关于我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探索新时期林业和草原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快推动我市白于山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进程,实现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市政协年初工作计划,6月中下旬,市政协环资委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区国家储备林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我市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的优势及前景
(一)我市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的主要优势
1.政策支撑力度较大。近期,省林业局为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白于山区的生态修复,由省林科院牵头在白于山区进行科学考察,为白于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现有林分提质增效、农林牧复合经营、生态脱贫、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系统功能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去年8月份,省林业局又与国家三北局签署了“共同推进陕西境内黄河流域防护林建设,合力打造新时代三北防护林的‘陕西样板’框架协议”,特别提出白于山区生态修复重建、毛乌素沙地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示范建设、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工程,对推动我市生态建设给与了更加强大的政策保障支撑。
2.资源丰富生产稳定。我市林地总面积3646万亩,宜林地有1201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32.94%,其中风沙草滩区宜林地约470万亩,黄土丘陵沟壑区宜林地约380万亩(含沿黄土石山区),白于山区梁塬峁涧宜林地约351万亩,充足的宜林地资源和良好的立地条件,为国家储备林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据2020年统计,我市以樟子松、油松、沙地柏、杨树等为主的各类乡土树种育苗面积7.5万亩,库存苗木6亿多株,可满足储备林项目造林需求。
3.技术创新保障有力。我市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设计院和西北院、省林业和草原局、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全市专家库中农牧、林草、水利水保等本籍专家200多人,全年服务于我市的生态建设,可满足项目的技术需求。同时,国家林草局、三北局、省林业局、陕林集团对xx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为是我市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提供了政策、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重要支撑。
(二)在我市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市场前景
1.可切实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白于山区的群众可通过参与储备林项目建设,与投资公司建立起长期的劳务关系,必要时可以把农民转变为林农,并在后期管护期内聘为护林员和营林工人。
2.土地利用价值得到有效提升。储备林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流转大量的土地,增加了土地流转收益,同时能够有效地解决项目实施所在县区多年来市场供求饱和、苗木积压等问题,并且为今后育苗造林一体化找到了一条长期的路径。
3.经济社会效益凸显。国家储备林项目建成后,白于山区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较大改观,区域性林木覆盖率每年可增加1~2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招商环境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必将会加强对该项目的补贴,甚至回购。当地群众和投资企业逐步建立起“储备林项目+林业产业+林下经济+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森林旅游”的多形式产业链条,衍生出许多经济增长点,促进一二三产业叠加提升。
二、我市国家储林建设进展情况
(一)储备林项目建设框架初步形成。2020年7月,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区政府和市县(市区)林草部门负责人在西安与陕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xx白于山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座谈会,草拟了《陕西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定靖横白于山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合作协议》,确定在xx白于山区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初步议定了县区分别成立林投公司,计划实施储备林项目120万亩,项目由三县区林投公司与陕林集团组建的股份制运营公司组织实施。陕林集团占股65-80%,县区林投公司占股20-35%,
关于我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本文2022-02-05 17:01:2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