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对我市产业脱贫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2-02-05浏览:2576下载187次收藏

关于对我市产业脱贫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报告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7月20日,副主席苗丰同志牵头,市政协经济委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农业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赴绥德、米脂、横山等县区,深入部分贫困乡镇、村和贫困家庭查看、了解、座谈,对我市产业扶贫情况进行调研,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底我市剩余贫困县3个(佳县、子州、清涧),贫困村134个,贫困户12948户,贫困人口32120人,计划在2019年全部脱贫。2018年底剩余贫困户人均纯收入6324元,历年已脱贫人均纯收入8109元。近年来全市产业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市紧抓山地苹果“北扩西进”战略机遇,不断推进山地苹果发展提质增效。目前米脂、绥德、子洲等地的山地苹果已大面积种植,形成一定的规模,全市已发展山地苹果90万亩,近两年栽植山地苹果21.9万亩,覆盖贫困户2.04万户。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将贫困户镶嵌在山地苹果产业链条上,助力他们在主导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中实现增收;二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山地苹果、设施蔬菜、羊子、马铃薯、小杂粮、食用菌、红枣、生猪、林下经济等产业,打造一批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特色农业品牌,如横山羊肉、子州黄芪、米脂小米等。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度挖掘贫困地区好经验、好典型,引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探索出了榆阳区赵家峁“4+1”股权改革、横山区高圪垯村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折股量化、绥德县“三变改革+三种模式+三套办法=三项收益”、米脂县“互联网+订单农业”、府谷县“三代合同”、靖边县马季沟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定边“电商+贫困村+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受到中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有效推进了产业扶贫工作。四是特色产业不断兴起。科学规划东南部纯山区旱作农业、三鱼路线休闲农业、210国道沿线设施农业三条产业扶贫示范带,以点带面,带动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发展帮扶力度,实施中草药、小杂粮、富硒功能农业以及特色林果基地、桑叶加工点、5万羽土鸡、土猪等特色产业项目,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条不长。一是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规划不完善,没有形成区域发展、适度规模发展,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研判不够,不适应市场日益多元化、高质化需求。致使部分农业产业链较短, 产业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下游产业发展滞后,形不成区域主导产业。二是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大部分贫困户基本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生产经营方式分散,传统种养业的比重较大,产业化程度不高。同时宣传、营销等手段跟不上,缺乏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价格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绝大多数贫困户没有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销售环节中的丰厚利润。三是带动效益差。虽有一些公司和合作社,也只是通过回购原材料及提供销售渠道的方式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覆盖的面小,带动的数量少,各项产业都没有从全产业链条谋划,缺乏系统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缺乏精深加工增值、缺少品牌效应带动。致使一些贫困群众的产业增收还不稳定。同时,全市山地苹果因挂果期长,还没有普遍见效;红枣产业受气候影响,产量品质效益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对我市产业脱贫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