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民宗委关于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科技民宗委关于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科技民宗委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于6月中旬,在麻占平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赴榆阳、府谷、横山、子洲等县区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xx属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全市耕地总资源1570万亩,常用耕地106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5亩以上,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以马铃薯、玉米和大漠蔬菜产业为主;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8%,以小杂粮、山地苹果产业为主。全市地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现有主要农作物46种,是世界红花荞麦优势产区、世界果树资源八大原产中心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优生区、最佳种子生态区。
近年来,xx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委、市政府站在宏观、全局、长远的战略高度,适时提出了“矿业开发强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发展战略,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两增三快四推进”。全市粮食产量由“十二五”初的138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165.89万吨,实现了十三连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由“十二五”初的6520元提高到2017年的10582元,年均增长9%以上,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186元。目前已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300万亩,占到全省的2/3以上,是全国五大生产地级市之一,建成山地苹果基地65万亩,成为陕西苹果“北扩西进”战略的重要接续地,建成蔬菜生产基地47万亩,成为陕西省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小杂粮生产基地144万亩,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之一,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22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22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500多个,其中省、市级示范社近500家,认定的家庭农场1725家,其中省级136家,建成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7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休闲农业快速崛起,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从无到有,2017年底达到110家,接待游客34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从业人员年人均报酬达2.7万元,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在榆阳区赵家峁试点“4+1”股权改革,在横山区高圪垯村试点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在靖边县马季沟试点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典型,受到中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率先在全国制定了市级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食用农产品产地检验合
科技民宗委关于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本文2022-02-05 16:54:5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