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采煤沉陷区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采煤沉陷区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4月24日至28日,市政协杨志先副主席带领环资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能源局、市林业局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先后深入我市榆阳、横山、神木、府谷部分煤矿,就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了有关市县区政府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煤炭资源富集,现已探明储量1490亿吨,全市含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4%,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煤炭资源开发拉开序幕,到1997年底,全市煤矿发展到854处(多数是3万吨以下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安全状况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后续开发和治理埋下了巨大隐患。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强力约束下,通过关井压产、联产联并、专项整顿、资源整合等手段,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开采方式不断优化、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但是,由于过去落后的采煤方法留弃了大量煤炭资源,形成了着火区和大面积采空悬顶区,伴随着机械化开采的大规模应用,带来了采空区塌陷、地表开裂、地下水位下降、塌陷地震、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全市采煤沉陷区面积近400km2,涉及29个乡镇387个村8.5万人。特别是煤炭资源开发时间较早、强度较大的神木市、府谷县尤为严重。
二、治理工作情况
我市高度重视煤炭开采造成的安全及环境破坏问题,2011年4月,原副省长李金柱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xx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有关问题并下发了第142次专题会议纪要,要求我市按照“政府组织、整体规划、试验先行”的原则,慎重、稳妥、有效的推进治理工作。2012年起,我市组织国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分两期对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和府谷县共267处地方煤矿进行了采空区分布勘查,编制了分县市区《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规划》和分煤矿(片区)《采空区综合治理方案》,提出了以露天剥挖、充填、注浆隔离等为主的治理措施。目前,全市除横山区外(采空区普查工作未完成),共查明采空区悬顶面积388.3km2,其中:榆阳区29.9km2、神木市149.9km2、府谷县208.5km2。
近年来,我市4个重点产煤县市区充分运用矸石充填、采空区注浆、封堵、隔离等方法,积极开展采空区悬顶治理工作;通过开展生态治理、退耕还林、造林绿化、搬迁安置等措施治理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共批复治理项目128个,实施治理62个,完成治理面积25997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采煤沉陷区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看,治理工作仍然滞后、粗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综合治理规划相对滞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涉及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村庄搬迁、土地复垦、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塌陷地利用等多个环节,各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综合治理规划不完善、不全面,又相对滞后,经常发生一边在井下从事煤炭开采,一边在地上
我市采煤沉陷区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本文2022-02-05 16:54:0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