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建我市医疗集团的调研报告
关于组建我市医疗集团的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推进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整合市级公立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近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卫生、医保部门负责人,在市政协副主席李瑞的带领下,深入医疗集团改革最为成熟的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进行了专题考察,并通过实地走访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市内部分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开展了实地调研,形成此调研报告(《当前国内医疗集团化发展分析》见附件3),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本市医疗机构现状分析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将医疗卫生事业摆在民生工程的重要位次,给予了优先倾斜和大力支持,每年投入占gdp3.8%的财力,来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等;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并于2012年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神木模式、府谷模式以及最近第四医院(星元医院)试行的现代法人治理公立医院改革模式,成为xx医改的几大亮点;全市各级医院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加之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全市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同时,随着全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随之显现出来,已经影响和制约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市基本医疗卫生概况
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达4993个,其中:公立医院92个(三级甲等医院3所,三级乙等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4所,二级乙等医院2所), 社会办医疗机构5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850个。共有卫生技术人17791名、病床15762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5名、病床4.21张。上述数据表明,我市在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还是较为滞后的地区之一。
(二)全市公立医院现状分析
1、人才匮乏,总量不足。目前我市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较为分散,高精尖人才、特殊专家、硕士生、博士生较少,人才梯队中间较弱,后继不足。现有主要人才队伍基本都是延安大学医学院毕业生,名牌院校的学生寥寥无几,整体素质不高,又没有特殊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反而近几年不断有人才外流现象。
2、科研滞后,发展后劲不足。各医院科研水平较低,一个学科、一个有实力高水平的医院最终发展是靠科研新技术带动,我们没有能力和条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省级科研项目也很少,担任省级各类学术委员会负责人也较少,主要是科研意识不强,鼓励政策不到位,专项经费困难,基本没有实验室条件。
3、设备配置低,利用不充分。我市医疗设备存在总量不足、配置不高和现有设备又利用不足的问题,四家医院都有一般的核磁共振、ct机、大c等,但高尖端档次的特殊设备基本没有,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4、医院体量小,就医环境差。新建一院、二院、四院和北方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面积都较小,可以说普遍存在先天不足。就医环境只能算是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善,但离现代大型医院的规划发展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遍发展的形势下,医院设计理念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既与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要求。
5、理念落后,机制不活。公立医院改革,一直是全国医改的难题,在各项事业改革的同时,医疗卫生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而我市这几十年基本上是一贯制,没有有效的改革,还是大锅饭、铁饭碗、平均主义的管理模式,致使管理上体现体制不新、机制不活、分配不公等弊端,职工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
6、专科不专不强,竞争无力。各医院缺乏高精尖专科人才,导致整体医疗水平不高,专长不明显,都是大而全、小而全、全而不强,医疗水平停留在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
关于组建我市医疗集团的调研报告
本文2022-02-05 16:52:1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