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三变改革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2017年以来,**镇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股、合作共赢”的思路,以做大做强产业为抓手,以促进农村收入为核心,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盘活资产,多措并举,初步形成了“三变”+土地流转+林果产业发展、“三变”+劳务输转、“三变”+技术管理的扶贫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农村“三变”改革之路。
一、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靠实责任。**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属单位负责人,镇属村支部书记、主任,驻村干部,试点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镇“三变”改革工作的日常工作。为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责任、目标、任务三到位,**镇根据《**县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实施方案》精神,将镇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分解,做到重点任务责任到人。
摸清存量,开展确权。**镇党委、镇政府在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之初,就从镇财政所、镇属单位等抽调工作人员组成**镇清产核资工作组,对全镇所属村全面开展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自查核实工作,并分门别类建立管理台账,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打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基础。按照全面确权和优先确权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厘清和明晰农村资源资产权属,做到了四至清楚、面积准确、产权清晰。
积极引导,强化宣传。在**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暨专题培训会、**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对接座谈会之后,**镇及时召开了全镇“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镇村干群座谈会和专题培训会。镇、村干部在学习好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创业人员、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建立“**三变”微信公众平台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三变”改革政策内容。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镇、村先后召开专题培训10余场次,印发工作简报8期,悬挂标语12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推送“三变”改革政策信息5条。
因地制宜,因企施策。**镇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镇薛李村积极动员471户农户按照山地每亩400元、川地每亩500元的保底分红标准入股**县新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建成**县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处和育苗基地1处,年育苗160万株。**县新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积极与从事林果种植的农户积极签订股份合同,通过实施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镇1505户2000多人从事林果种植,受益人数达6900多人。依托大地湾品牌优势,**县一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审时度势,在反复调研、充分酝酿、积极论证的基础上,动员群众以撂荒地入股企业。该公司已先后流转雒塬、张塬、邵店、蔡河四村276户农户的土地1300亩,用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总面积约5340亩,建设内容包含“优质苹果生产区”、“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区”、“无公害高原夏菜生产区”、“畜牧养殖区”、“水产养殖垂钓区”“休闲农家乐区”、“园林绿化区”等10个功能区。项目分三期完成,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一期流转土地1300亩,建成优质苹果示范园500亩,建设设施蔬菜500亩,含15座日光温室,60座钢架大棚;建成年饲养蛋鸡40000只的规模养殖场1个。**镇闫家沟探索“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投入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财政资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前提下,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投资入股经营主体,实现“折股量化、固定分红”。**县闫家沟农业专业合作社11位发起人资金入股8000 股400万元,闫沟村、麻沟村147名农户资金入股588股29.4万元,其中13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担保获得的产业扶贫贷款入股130股6.5万元,多元入股为合作社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盘活资产,共享红利。针对近年来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增多,农村土地撂荒严重的实际,**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动员县域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参与农村“三变”改革。截至目前,**镇已引进、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5户,流转全镇12村农村土地(部分撂荒地)8900亩,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并以每亩每年不低于400元进行保底分红。同时,鼓励引导农民自愿以技术入股经营主体,享受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如**县一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通过不断加大对村民的免费培训,将普通村民变为农业技术人员,并鼓励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企业。截至目前,**县一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培养出果蔬技术人员58名,其中22人已以技术股入股该公司,年薪最高达72000元/年,最低35000元/年;新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股入股的人员达到12人,年薪50000元/年左右。
二、存在问题
1、部分群众观念陈旧,参与“三变”心存顾虑。多数贫困群众通过参与“三变”改革走上了致富路,但也有部分群众对参与“三变”改革的心存顾虑。一是维持陈旧现状,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坐等政府扶贫救济或依靠土地林地补贴维持生活;二是部分群众对“三变”改革的前景心存顾虑,担心自家土地林地资源入股得不到分红,担心资金入股后有去无回,致使部分贫困户参与改革的信心不足。
2、“三变”改革推行主体的不对称。在推行改革过程中,一是忽视了“三变”改革必要条件与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对称的问题:以薛李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析,近乎一半贫困家庭因病因残致贫,参与改革的身体能力与“农民变股民”的改革要求不对称。二是忽视了脱贫村中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共同致富愿望不对称的问题:贫困户通过优惠政策与企业(合作社)签订了入股协议,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而非贫困户参与“三变”改革、分享改革成果的机会较少。这种“双重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乡镇三变改革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本文2018-11-07 09:12:15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1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