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可持续发展视域中的领导行政决策探讨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7-03-08浏览:2694下载293次收藏

可持续发展视域中的领导行政决策探讨  

熊正良  

可持续发展既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过程性状态,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果性状态。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质上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本文拟就地方领导干部行政决策怎样运用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些探讨,仅供地方领导干部参考。  

一、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是实施领导行政决策的重要前提  

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究竟有着怎样的科学内涵?这个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在实践中出现误判、误用,甚至引起无序和混乱。对于地方领导干部的行政决策来说,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地方政府的政策取向以及由此决定的评估指标、测量方法和其他配套制度,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的是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能够构成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应当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这里姑且把它叫做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目前,多数地方领导干部强调“三要素”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中是并列的。只要“三要素”加和综合资本是增长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按照这种逻辑理解,只要物质资本增加可以抵消用货币形式表示的自然资本的减少,即使自然资本退化超过了生态门槛,也仍然属于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有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中,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他们强调环境的自然资本具有绝对的独立意义和不可或缺性。这种观点认为,任何意义上的经济增长都是以环境的自然资本减少为代价的,因而均是不可持续的。其中,有的甚至借助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理解不免具有绝对化和反向发展的思想倾向。  

由于地方领导干部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存在上述两种不正确的认识,结果不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gdp为理由乱作为,过度开发环境资源,破坏环境资源平衡系统,恶化了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理由不作为,导致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不利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实际需要。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起源于环境问题。因为从根本上看,自然资本的可替代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如果可再生能源的开采规模超过再生能力、不可再生资源使用规模超过替代速度、环境容量使用规模超过自然承载能力,那么,自然资本的稀缺就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性因素。许多自然资源减少到一定程度,最终将具有不可替代性。而环境服务等关键自然资本一开始就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  

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应当强调的是在环境、社会、经济“三要素”之间具有依次包容的关系。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更多的约束性条件,不仅要求整合资本有非零的增长,同时要求各项资本的结构是合理的,特别是要求关键自然资本是不可减少的。而由此决定的依次包容的发展模式,也就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要义。地方领导干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的过程中,对可持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可持续发展视域中的领导行政决策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