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年轻人眼中的中国传统戏剧-京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京剧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因为京剧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国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京剧已逐渐被其他的娱乐所取代,我们所要谈到的就是京剧在现代人头脑中生活中究竟还有着怎样的概念和位置呢?
我曾经看到过一组这样的调查数据总共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做了个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00份,以下是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调查表明,有76%的人认为现在的京剧存在危机。有14%的人认为京剧随着社会发展有可能消亡,只有33%的人则认为京剧应该振兴。在被调查人群中,58%的人认为京剧慢腾腾、没劲。说明京剧在现代年轻人心中的文化地位与以前全国上下热爱京剧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我们的国粹——京剧,曾经风靡全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我分析了一下,并且最近电视访谈中采访的有关人士的记录,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首先,环境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1)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对外敞开,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向中国,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其中也包括国粹——京剧。京剧面临着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这样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现代年轻人可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可选择的娱乐活动就多了。
(2) 不
现代年轻人眼中的中国传统戏剧-京剧
本文2017-01-16 12:54:15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9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