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新化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新化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新化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新化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县精准脱贫攻坚冲刺、全面小康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加快绿色崛起,推进科学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新化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是强基固本、进位赶超的五年
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新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十一届县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围绕“富民强县、科学跨越”主题,坚定实施“强基固本、旺旅兴工、融城带乡、重教治贫”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新化奠定了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科学赶超,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9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02.5亿元,年均增长10.4%,经济总量从全市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7亿元、7.0亿元,年均增长11.2%、16.2%;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35.9亿元、83.9亿元,年均增长22.1%、14.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7.5亿元、107.8亿元,年均增长18.4%、17.8%。
五年来,我们坚持强基固本、项目带动,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引进项目120个,到位内资166亿元、外资1.8亿美元。举全县之力,着力搭建发展平台,开发区面积扩展至10.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娄怀高速、沪昆高铁建成通车,娄底大道新化段、河西沿江公路有序推进,龙琅高速、龙武高速、县城到高铁南站快捷通道即将动工建设,娄底机场完成选址,构建了“内联外畅、通南达北”的立体交通网络,制约县域发展的最大瓶颈有力突破。
五年来,我们坚持旺旅兴工、聚力转型,增长动力加速转换。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9.0∶30.5∶40.5优化为26.8︰32.0︰41.2。煤炭、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比重大幅下降,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132家。坚定实施“旅游立县”战略,建成国家4a景区2家、3a景区3家,紫鹊界梯田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旅游接待总人数达711.1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44.7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末的3.2倍、4.1倍,获评全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重点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特色农业提速增效,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商贸物流蓬勃发展,区域商贸物流中心雏形初现。
五年来,我们坚持融城带乡、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构建了七纵六横的路网结构,县城面积从17平方公里拓展到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1.7%,提升8.7个百分点,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东防洪堤一二期工程、体育馆、县城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建成启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完成15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38万农村人口实现饮水安全;完成403个村的电网改造;改造干线公路326公里,完成通畅工程3500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小城镇发展加快,新增洋溪、温塘2个全国重点镇。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建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全面优化。
五年来,我们坚持重教治贫、共建小康,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0920元、2350元提高到16363元、6473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由2013年的66.6%提升到2015年的80%,提升幅度居全市第一。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两年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成为全国典范。新增城区学位8948个,建设合格学校275所,完成学校食堂建设和d级危房重建任务。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层面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14960户,建设保障性住房47921套。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新建,获评全国医改便民示范县。圆满承办省运会、省残运会武术、举重赛事,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快建设法治新化。全县进京非访登记下降幅度居全市之首,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稳妥处置突发事件,有效化解民间融资风险,社会大局整体稳定,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五年来,我们坚持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党建工作统筹全局工作,创新推进“双提工程”,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现村级活动场所、乡镇“五小”设施和便民服务中心、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基层党建信访问题“四个清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责任心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驰而不息纠“四风”,坚定不移反腐败,全县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同心协力谋发展、抓落实的动力不断增强。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职,认真做好宣传、统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等工作,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委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新化县委,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老同志、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新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所有关心支持新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的历程,是一部砥砺奋斗、负重前进的拼搏史,是一部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创业史。五年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化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始终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正确处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未来五年,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五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描绘新化未来五年新蓝图,续写科学发展新篇章,我们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未来五年,我们正处于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层面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从省市层面看,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市委市政府矢志加速转型、奋力赶超,强力推进七个“三年行动计划”,为新化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力。只要我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顺应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将有利因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一定能在新一轮发展潮流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让“战略机遇期”成为“黄金发展期”。
未来五年,我们正处于优势叠加、厚积薄发的黄金发展期。随着电陶、煤炭、冶金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兴起,我县转型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随着龙琅高速、龙武高速、娄底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我县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随着新冷融城战略的深入推进、省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我县经济发展的“同城效应”将加速显现;随着“旅游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生态良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后发优势将越发彰显,高端生产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服务业将抢滩登陆。更为重要的是,我县先后争取到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等数十项优惠政策,叠加效应巨大,将催生强劲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只要我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跑道跑下去,一棒接一棒,必能化优势为胜势、积小胜为大胜,让“黄金发展期”成为“攻坚决胜期”。
未来五年,我们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决胜期。在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道路上,新化还有许多坡要爬、坎要过、关要闯,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总量、人均均量仍然偏小,贫困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三次产业结构比仍不合理,增长动力青黄不接;财税增速大幅回落,财政运转风险加大;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城镇化率偏低,加快发展的支撑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不足,民生改善任重道远;经济增速放缓衍生出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部分党员干部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思想不够解放,担当意识不强,执行力有待提高;县域发展环境不优,项目推进十分困难;腐败现象仍时有发生,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等等。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今日新化,已经不可逆转地驶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在全县范围内,想发展、要发展、快发展已经成为主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强大“正能量”已经磅礴奔涌。只要我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善谋勇为,苦干实干,就一定能赢得大发展、实现大跨越,让“攻坚决胜期”成为“黄金收获期”。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矢志“加速转型、奋力赶超”,以“绿色崛起、科学跨越”为主题,以建设“三心一区”为目标,坚持基础先行、生态优先,坚持旅游立县、五化融合,坚持脱贫转型、富民强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新化。
绿色崛起,就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社会建设为基础,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新化在青山绿水中加快崛起的科学发展模式。
绿色崛起,是基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对县情的科学把握。绿色崛起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三五”规划进
在中国共产党新化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本文2016-11-03 16:19:55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9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