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加快工业发展决策部署,回顾总结工作,研究分析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业发展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确立重视工业的鲜明导向、凝聚大干工业的思想共识、完善抓好工业的总体部署、传递狠抓工业的工作压力,加快工业发展,建设产业强市,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刚才,10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决心很强、干劲很足、措施很硬,希望大家牢记责任、锁定目标,践行承诺、真抓实干,更加自觉主动地把工业发展的重担挑起来,把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好。
工业一直是**的主导产业、中流砥柱,起步比较早,基础也比较好,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特别是2014年,经济步入新常态,给工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向全市发出了“吹响转型集结号,打造发展升级版”的动员令,组织实施了传统工业高端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培植计划,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在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我市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37位。一是总量规模加速膨胀。以实施“千企升级”行动计划、“一十百”工程为抓手,积极引导企业技改扩规、新上项目,持续膨胀规模、扩大总量。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1家、过30亿的2家、过10亿的33家、过亿元的197家。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6.7亿元,利税137.3亿元,利润81.2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2.3亿元,利税55.4亿元,利润32.8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保持了良好的基本面。二是结构调整纵深推进。深入实施工业五年更新改造计划和“四换四名”工程,近年来共铺开总投资484亿元的194个过千万元技改项目。七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市的88.7%,其中工程机械、精细化工、钢铁冶金三大产业突破百亿级。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 “四新一高”产业,全市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13家、91家,今年上半年产值占比分别达到23.7%、31.71%,同比提高了1个、2.57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主体,全面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常年组织开展招才引智行动、百名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今年组织开展了“创新突破年”活动,铺开实施了“十大创新工程”、134个创新项目,积极引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等专家人才,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平台。全市90%以上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3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85人,其中院士3人、“千人计划”专家3人;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2件。四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环境承载等方面的现有基础和潜在优势,突出“一区一主业、产业有特色”,集中规划打造 “一区五园”产业布局,每个园区均成立指挥部,由市级领导牵头,集聚优势资源、集中用力突破。近年来,“一区五园”共吸纳聚集过亿元项目155个,总投资92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7.2%、91.4%,园区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势增长极。
尽管我市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建设现代产业强市要求相比、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不够大,大个头企业少。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的19.1%,分量还不够重;缺乏行业领军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只有石横特钢1家,五十亿级的存在空档,十亿级的还不够多,龙头培植后继乏力,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跃进的工业发展格局还未真正形成。二是结构不够优,产业层次偏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钢铁冶金、煤电能源等高能耗、资源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煤炭、钢铁作为去产能的重点行业,对我市的工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传统产业没有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缺乏纵向的专业化分工,产业集中度偏低;新兴产业起步晚、总量小,培植不快,还没有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三是装备水平低,技术含量不高。对智能制造这一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认识不足,装备水平普遍较低,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能力不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偏少,附加值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四是大抓工业的氛围不浓,运作现代经济能力不足。部分部门和同志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缺乏深入研究、深度思考,不善于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善于协调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不善于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导致推进过程中出现氛围淡化、思路空化、力度弱化、服务虚化的现象。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对症下药、强力攻关,弥补短板、扭转局面,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是**的发展脊梁,要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
习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实力的根基,财富创造的来源。”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百业兴。就**而言,以前的发展,得益于工业;今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更要依赖于工业。可以说,工业是**未来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从**的实际看,工业作为第一支撑点,必须做大做强。去年,工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46.8%,工业税收占全市工商税收的62%,提供的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74.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工业就是**经济的“天”,不可替代。**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要由“二三一”加快向“三二一”转变,这并不意味着工业的地位下降了。“三二一”结构必须是工业充分发展前提下、实体经济提供良好支撑基础上的“三二一”。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反哺”农业就难以实现,“兴三产”也就没有基础。从发展的形势看,工业面临战略机遇期,必须乘势而进。新常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工业经济发展遇到很多困难。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国家政策最密集的时候,也是新一轮产业大发展、企业大腾飞的蓄能期。无论是国家层面力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各级连续出台的鼓励优惠政策,都在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解压减负。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积极地、全面地看待形势,充分认识到当前这个阶段是宏观政策针对性最强、支撑最有力的时期,是企业转型方向最明确、新空间不断涌现的时期,是有效投入成本最低、兼并重组机会最多的时期,因势而谋、顺势而动、乘势而进,更加注重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准确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结构调整
在全市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6-11-02 16:10:20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9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