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致富幻象”凸显农民市民化难题
“拆迁致富幻象”凸显农民市民化难题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郊区变成了城区,农民变为了市民,这样的变迁,改变了一部分人的身份和命运。在这“飞”来的横财面前,有的人不知所措,有的早已心有盘算,有的人则纸醉金迷,时间在这一群体衍生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拆迁致富。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即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非农化),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城市化),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市民化)。
一、九江市因拆迁致富的小村样本——永安乡爱国村
2008年底,九江开发区永安乡爱国村首批拆迁户400余户人入住城西港区安置小区,之后一、二年里,大批拆迁户被安置于此,目前入住人口已过万。在没有田地过后,许多农民为了维持生计,做起了小生意。棋牌室、杂货铺、小吃、饭馆在小区里应有尽有,俨然一副小集市的模样。
“高帅富”坐上“过山车”
小刘的店铺位于西港区安置小区的大门口,因为生意不景气,夫妻俩坐在店里看电视。2008年,小刘一家是第一批入住小区的。拆迁过后,家里不仅得到了几套房子,还有二十万元左右的补偿款。相比以前每年万元的收入,这笔钱财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但小刘却在巨款面前很淡定。相比一些已经挥霍一空的农民来说,小刘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人。
张建强与小刘一样也是一名拆迁户,2008年入住陶洼小区后,他租了一套房子开起了棋牌室,刚开始是门庭若市,而如今却也是门可罗雀。刚搬进来时,大家手上都有钱(拆迁补偿款),现在输完了,玩的人自然就少了。
靠拆迁款投资,挖得创业第一桶金
2010年下半年,庐山区蔡家湾面临拆迁,拿到补偿款后,拆迁户宋强将补偿款全部投入其中,并找了两位朋友一起合伙创办了一家农庄,从一个无稳定工作的村民摇身一变,成
“拆迁致富幻象”凸显农民市民化难题
本文2016-05-10 10:14:14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8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