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扶贫需求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6-04-06浏览:2404下载247次收藏

县扶贫需求调研报告

   

为摸清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制约贫困地区的主要因素,准确掌握扶贫需求,促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促进农牧民的增收,现将扶贫需求调研报告如下:  

一、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52户、4542人,其中:农村低保人口1802人;五保户65人;农村残疾人口1606人(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99人)。自治区级贫困重点村2个,分别为乌什塔拉乡则格德恩呼都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402人,其中:残疾人5人、需要大病救助的12人、家庭困难人员251人,学前儿童39人、小学生99人、初中生48人、高中生23人、在读大中专生9人、低保户17户38人;乃仁克尔乡包尔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13人,其中:4户13人因病住院,长期治疗返贫,8户17人为无畜无地户,7户23人为畜少、地少户。  

二、十二五”扶贫开发成效和经验  

(一)扶贫开发成效。“十二五”以来,**县扶贫办紧紧抓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机遇,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变”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确保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坚持区域发展与扶贫进村入户同步推进,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着力实施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统筹兼顾方略,着力推进扶贫开发精细化管理,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成效明显。2011年至2015年,全县计划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温饱与脱贫问题1671,截止目前实际完成人数为1691人,完成计划的102%。  

2.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坚持一切改革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县几年来不断增加民生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县各族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8315元增加至2015年的14225元,增加71%。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参加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养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8种保险人数共计55590人。  

3.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年至2015年,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新增及改扩建公路里程30公里,新增连(串)户硬化路面里程2公里,解决了1个山区村的通路问题,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路,新增渠道9.5公里,新打抗旱机井1眼,解决1675亩人工饲草料基地和1800亩耕地的用水问题,新增小水窖21个、新铺设人畜饮水管道2公里,解决254人和8千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4.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至2014年,我县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工作,新增卫生用房面积460平方米,全县所有的行政村都有了卫生室,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农村居民人口中有99.3%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757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  

(二)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县的两个贫困村分布在山区和平原,两个村的自然条件和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决定了我们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应势利导多途径开发。我县组建扶贫工作组,由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抽调业务骨干参加,深入乡、村、组农户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将帮扶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变帮扶为帮干”的精神上来,吃住在乡村,工作在农户。围绕“农民增收、减贫摘帽”的目标,坚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结合农民增收进行产业规划,逐户梳理,剖析贫困的原因,并结合他们的自身实际情况和意愿,进行合理的到户产业规划,二是结合“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意愿”进行规划。在规划中以着力改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为主。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确保“人员、资金、措施”到位,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办成好事,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扶贫需求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