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苗族学生使用母语现状调研
为了解xx县苗族学生使用母语现状,笔者曾经到xx二中初三(2)班、xx小六年级(2)班和(3)班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概况
xx二中初三(2)班有苗族学生32人,苗话说得圆范的有19人,占该班苗族学生的59%,苗话说得不圆范的有8人,占25%,不会说苗话的有5人,占该班苗族学生的15.6%;xxx小六年级(2)班有苗族学生28人,苗话说得圆范的有12人,占该班苗族学生的42.8%,苗话说得不圆范的有9人,占32%,不会说苗话的有7人,占该班苗族学生的25%;xxx小六年级(3)班有苗族学生36人,苗话说得圆范的有15人,占该班苗族学生的41.66%,苗话说得不圆范的有12人,占33.3%,不会说苗话的有9人,占该班苗族学生的25%。
(二)苗族语言的传承令人担忧
经了解,苗话说得圆范的苗族学生,在家及在寨上都用苗语交流,与伙伴交流也多用苗语;苗话说得不圆范的学生,家一般住在城里或汉族较多的地方,家里人用苗话交流的较少,用苗语与孩子交流的更少,学生也很少用苗话与人交流;不会说苗话的苗族学生,家一般住在城里,父母有一方不是苗族,家里人很少说苗语,也没人教孩子说苗语。
一个人对于一种语言,是否会说或是否说得圆范,社会的导向作用是最大的,其次是父母及身边人的影响作用。当今,许多身为苗族的人,没有认识到本民族语言的作用和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们会不会说苗话都不要紧,关键是他们能考取大学就行了,会不会说苗话,与考大学以及谋生无关,因此不把教孩子说苗语当一回事。
当今xx县30岁以下的苗族人口中,约有11万人,占xx县苗族人口的一半。在这一人群中,苗话说得圆范的约占40%,即4.4万人;说得不圆范的约占40%,即4.4万人;不会说苗话的人约占20%,即2.2万人。可以说,苗话说得不圆范的这部分人,已不能用苗语顺畅地交流,他们也很少用苗话交流了。可以说,30岁以下的苗族人群,对于苗语的传承令人堪忧。50、60岁的人们很快老去,那么,苗话的消失的时间也就不远了。现在50、60岁这个年龄段的苗族人,会唱苗族古歌的,屈指可数,40岁以下的苗族年轻人,连一首简短的苗族情歌都不会唱。
(三)抓好苗语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措施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达信息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又是人类形成种族民族特征的因素之一。世界任何种族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还是任何种族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因此,不同的种族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一个人掌握几种语言,他就掌握了几种思维方式和体系,他的思想智慧就更加丰富和更有创造性。一个民族语言的产生、形成、发展,都有一个十分漫长的渐进过程,可以说,需要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但一种民族语言的消失,只需一两百年甚至更短时间就可以达到。一种民族语言的发展繁荣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一种民族语言的消失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消失。语言的发展只有达到了鼎盛之后才会走向衰落。然而,正当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创建新型国家,现代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苗语不仅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反而正在走向衰落的境地,这与我国正在快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很不适应,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极不协调,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社会文化现象。
苗族的始祖是蚩尤,蚩尤是中华三大始祖之一,蚩尤被世人公认为战神,蚩尤发明了冶炼金属,创造发明了冷兵器。苗族有一整套上至宇宙、下至地理及生活的哲学观、人生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苗族与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因此,苗语作为苗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应当得到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对于苗语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大力培养苗文教师。要在苗族聚居区大量培训苗文教师。没有壮大的苗文师资,就难以开展苗语文的普及教学。
二是对苗族学生开展苗族语文进课堂。苗族学生较少的学校则可集中同年级的苗族学生讲授苗语文课(鼓励各民族学生参加上苗语文课)。苗族学生掌握了苗文是学好汉语文的重要辅助工具。就像一个汉族学生要借助汉语文为辅助工具,他才能学好英语一样。
三是苗族学生考试要增加考苗文及苗族常识科目。高考录取时,苗族学生的民族照顾分适当减少(假设减10分)。增加《苗文及苗族常识考卷》一科,分值假设设为30分(允许各民族学生参加考,并将每个学生该科得分计入高考分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使苗族聚居区学生对苗族语言文字和苗族基本常识的学习。
以上认识仅是个人一管之见,有些话题权当提出来商榷。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予以指正。
XX县苗族学生使用母语现状调研
本文2016-03-18 09:21:0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8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