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太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5-08-25浏览:2614下载243次收藏

 太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一、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在市场调控和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下,太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由小到大, 经营层次由低到高,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全市共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17个,培育 和发展种植基地130个,养殖基地95个,种植专业村191个,养殖专业村128个,形成3个大型 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13个专业批发市场,156个城乡集贸市场,培育各类中介组织经营大 户650个,带动农户18万户。但是,这种发展是基础性和起步性的积累,太原农业产业化还 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营机制还不完善,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高,市场的竞争力还不强, 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生产基地建设集约 化程度较低,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综合开发能力不强;二是农副产品加工滞后,精品 、名牌产品甚少,规模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多,与省会城市地 位极不相称。在现有的8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大型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居多,销售收入超 亿元的只有2家,5000万元以上的6家,1000万元以上的13家。以销售收入衡量,在中西部地 区处于中游水平,在全省排在第四位;三是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尚未形成规模较大、辐 射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外销渠道,生产受当地市场需求制约较重,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 化程度较低。现有农户27万户,而中介服务组织只有33个,由此所支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远 远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网络不完善、不配套,造成 市场效益的严重流失;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不够,产业链条没有拉长,产 业聚集效应没有形成,产业导向不明确,缺乏一个科学的产业规划,还停留在就农业而抓农 业、就企业而发展企业、就项目而上项目的层次上;五是尚未形成带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的优秀企业家群体。企业家队伍建设滞后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后备人才不足 ,培养重视不够,有实力的大企业加盟农业领域的不多,现有的有管理专长,又能驾驭市场 的高素质人才较少等。

  二、思路与重点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太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 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一、二、三产业发展的 原则,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以精品农业、 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建设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为突破口,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全省农产品加工中心和集散中心步伐,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 营水平,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与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综合系统工程。当前,要围绕发展重点,以科学的发展观,跳出农业 抓农业,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产业化;跳出农村抓农业,统筹城乡资源和生产力要素,挖 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潜力,要把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结合起来,整体推进 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合理调整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建设形成具有太原特色的“三区一带”农业发展格 局

  太原市现有耕地面积16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6000万亩的2.6%,其中平川地区53万亩 ,丘陵地区107万亩,耕地资源极其有限,而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104万农民、51万农村劳 动力实现小康生活的要求,必须着眼于农业资源、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以精品 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规划和布局具有我市特色的城市农业经 济区、城郊农业经济区、生态农业经济区及大运路农业经济产业带的“三区一带”农业发展 格局。城市农业经济区是以市区为中心,依托城市资本、技术密集、市场发达的优势,大力 发展稀特蔬菜、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建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 高科技农业,市场稀缺、富有特色、价值较高的高附加值农业,农游合一、城市文明与农村 文化相融合的观光休闲农业及工厂化种养、计算机控制的设施农业等,实现农产品工厂化生 产、集约化经营,城市资源与农村生产要素有效配置,把优势产品培育成优势产业,逐步形 成一批一产连接三产的新型产业,使之成为最为发达、效益最高的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 效农业聚集区。城郊农业经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太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