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把我市"三农"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把我市"三农"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2005-2-4)
姜大明
一、正确认识我市"三农"工作的新形势,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2004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全市各级党政和广大党员于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出现新的转机,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总产达到乃2·7万吨,增长10%,创五年来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6元,增长13.7%,8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章丘市、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和高新区一次性全部取消农业税,其他县区减征三个百分点,全市农民减负1·58亿元,人均46元;落实粮食直补资金4369万元,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市级财政对 "三农"的各项投人达到5·25亿元,同比增长46%。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态林业建设步伐加快,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解决农村"路、水、电、医、学"问题取得积极进展,农村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深人开展基层党组织 。三级联创"活动,精心组织村 "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厂泛开展,农村治安状况继续好转,呈现出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好形势,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 "三农"工作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全市 "三农"工作将会有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但在好的形势下,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去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带有恢复性质,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没有明显提高;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然存在,全市农村还有近30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等等。这些问题说明,"三农"工作仍然处于攻坚阶段,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对 "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提出了加强 "三农"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坚持把 "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指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 "三农"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村工作的主题,并从多方面整体推进农业发展。中央的重要论断和关于 "三农"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更加自觉地抓好贯彻落实。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 "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定不移地把 "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抓好 "三农"的力度不减弱,推动 "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充分发挥省会和中心城市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把我市"三农"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来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党的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刻认识和全面落实这一重大决策,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 "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济南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跃上了新的台阶,完全有条件而且应该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有所作为。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新格局。
(一)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着力构筑区域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大力发展具有城郊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发展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三条底线"与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要适应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迸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在严格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要按照市场需求,着力优化结构、改善品质和推行标准化生产,逐步形成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打造名牌,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发达的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力争到2007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加快实施畜牧产业化工程,积极培育壮大 "佳宝乳业"、"维维乳业"、"恒康乳业"、"长荣畜产"、"鑫意食品"、"商河雨润"等重点畜牧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奶业和肉类加工两大畜牧龙头企业群体。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带动一大批农民富裕起来。要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推厂优质牧草种植,积极发展以食草家畜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建立健全畜禽良种体系,实施良种补贴政策,大幅度提高良种覆盖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推进规模养殖和生态型畜牧小区建设,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推行畜牧标准化
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把我市"三农"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本文2005-08-25 15:39: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