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开放的、发展着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理解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对于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同志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正如1986年他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所说的,“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同志倡导和确立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精髓”。过去,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在此过程中大大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毛泽东思想,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和人民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靠的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决摈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坚决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中国建设和改革引向成功,并在此过程中大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来形成和展开的。邓小平同志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一方面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任何剥削阶级居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发展目标,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从生产力的角度,指明了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
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
本文2005-08-24 17:15: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