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5-08-24浏览:2066下载180次收藏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毕生最大的理论贡献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卓越贡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划时代的伟大理论成果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个论断的含意和价值,就必须将其放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和批判地吸收前人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划时代的历史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帝国主义时代特点和俄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科学社会主义又面临着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这一任务比夺取革命胜利更为艰巨、更为复杂。列宁曾把建设社会主义比作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查、人迹罕至的高山,比作通过最狭窄、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实事求是,对自己的每一步骤都要进行千百次的实践检验”。列宁逝世后不久,苏联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当时特殊的国内外条件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必须看到,这种模式毕竟是在特殊的国内外条件下形成的,带有备战和战时体制的特点,而且更多的是从理论原则和革命理想出发的,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苏联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和转入正常的和平建设,苏联模式的弊端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但是,这种体制不但在苏联继续持续着,而且还被照搬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的统一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是否遵循这一模式,被当作衡量真假社会主义的标准。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严重扭曲,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严重脱离实际。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开始减缓并逐渐陷于停顿,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政治动乱。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苏联自己,开始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但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致使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提高甚至有所下降,导致许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终于发生了苏东剧变。这说明,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艰辛探索,但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能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
    毛泽东同志早就觉察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问题,在1956年就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探索遭到严重挫折,没有取得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