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镇党委与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一个鲜明主题。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推进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联结点。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党的各项建设必须“聚焦”执政能力建设。我国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本世纪头20年, 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日趋多元,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多种信息交相激荡,公众观念取向多样,社会心理躁动复杂,矛盾纠纷层出不穷,维护稳定问题突出。在各类矛盾中,最为主要的是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这是各种因素长期积淀、相互交织、摩擦碰撞的结果,既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也集中反映了我们在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能否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历史经验一再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这一阶段,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两个结果:有的跃起腾飞,有的盘桓不前。“东亚奇迹”与“拉美陷井”就是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例子。根本因由,就是能否正确应对“矛盾凸显期”这一“多事之秋”,能否保持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稳定社会政治环境。因此,我们共产党人要经受“国情”、“世情”、“党情”变化引起的新考验,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应当是执政能力建设。
乡镇党委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直接指挥者,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焊接点”。基层党组织“貌似平常”,但“五脏俱全”,各种矛盾和问题一应俱全,工作的内涵意义非凡,其领导能力的高低,执政能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质量,而且乡镇党委面对广大群众,与群众关系最经常、最直接,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声誉。从江泽民同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这句话中,我们除了理解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意义之外,对乡镇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意义及其紧迫性也应该有所理喻。
乡镇党委是党执政的基础,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农村形势的发展,对乡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而一些乡镇党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政能力不适应的问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乡镇党委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断变化,不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日千里”,瞬息万变,这就要求乡镇党委必须适应社会变革需要,既要克服本地实际困难,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大潮;既要做好具体工作,又要经常调整思路,找到前进和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基层的各种市场经济观念和思想观念发育并不全面,本地各种条件十分有限,一时难以适应基层群众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渴求,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得群众对乡镇的希望越来越大、依赖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乡镇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乡镇党委在执政能力上远达不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执政意识淡薄,执政
试论乡镇党委与执政能力建设
本文2005-08-24 11:08: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