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信委2013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刚才,各科室负责人进行了述职,总结成绩实事求是,亮点很多;安排工作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查摆问题认识深刻,措施到位,大家讲的都很好。会后,请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大家的整改措施进行汇总,对照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工委会议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经信工作实现新突破。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工委班子和机关全体人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工业转调创迈出新步伐,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高于年初计划0.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13%和13%,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用电量增长2.46%,自4月份以来保持稳步增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9户,超额完成39户,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呈现九个方面的新变化:
(一)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去年,我们把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市工业转调创的意见》,形成了实施产业集群“3+4”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信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及制品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设备、纺织服装4个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思路,明确了目标方向及发展重点。按照“一群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我们研究制定了七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并抓好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取得初步成效。预计全年七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400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一是加快百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年内总投资594.4亿元的百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90.3亿元,有30个项目完工投产,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60亿元,培植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大对项目的服务支持力度。为38个项目安排市级扶持贴息资金2012万元,直接拉动技改设备投资13.5亿元;帮助企业办理购置设备增值税转型和技改项目进口设备免税手续,为企业抵免税额5.4亿元;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充分利用省市两级融资平台,推荐63个工业项目达成协议贷款额151亿元,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三是强化技改项目调度考核。预计全年实物工作量超过2000万元的骨干膨胀扩张项目将突破60个,完成投资43亿元。
(三)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促成工信部综合研发中心项目落户威海,去年12月由工信部电子五所和威海电子疗养院共同出资1000万元在经区注册成立了威海赛宝工业信息技术研究院,建成后将为我市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标准认证、定型试验、成品测试等多种技术服务。着眼于解决全市中小企业工业设计能力欠缺的问题,工业设计云平台于去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年内培训企业300家,成为省内继青岛后第二个建成工业设计云平台的城市。二是行业研发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市建有船舶、地毯、家纺、水泵4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去年金猴集团工业设计中心被新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全省共5家),将为行业内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服务。三是企业创新平台有序推进。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动态考核和规范管理机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20家。依托各类研发平台,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集中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1900项,推荐372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共申请专利658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56项,授权发明专利89项。
(四)市场开拓成果丰硕。一是搭建展销平台,深度开拓国内市场。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年内组织300余家工业企业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哈洽会”、中国(廊坊)渔具展等51个国内重大展会,累计签订合同及意向额达90多亿元。二是创新营销模式,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搭建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先后建成了地毯、家纺、钓具、海产品、威海家政服务、居家养老、名士商城等20多个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拥有的平台数量和影响力位列省内地市前列。组织电子商务培训活动10期,培训企业人员550多人次,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阿里巴巴?威海产业带”等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推动与荣成海洋食品展销中心对接,目前上线企业已达260余家。全年全市工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贸易额达600亿元,同比增长30%。
(五)信息化建设实现突破。一是积极争创国家、省试点。经积极汇报争取,我市于去年年初相继成为山东省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也是省内首家“双试点”城市。去年12月份我市以小组答辩第一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此外,我市还入选国家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二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3年的工作重点是“打基础、上机房、建机制、搞论证”,先后建立了市智慧办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项目调度制度等推进机制,建成了威海云计算中心和公共服务云平台并投入使用,启动实施了智慧交通和智能公交示范工程,完成了对电子政务云平台、市民网、市民卡、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今年将有序实施。三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开展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创建活动,确立了7个市级首批“两化”融合示范区和15家市级首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四是扎实推进无线电管理工作。建成全省首家功能最先进的无线电网格化监测网,连续6年获得全省无线电管理工作年度综合考评第一名。五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顺利完成电子政务机房迁至云计算中心,为整合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打好基础。在2013年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测中,“中国?威海”网站位列地级市第16位,省内位居第二位。
(六)节能降耗扎实推进。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前4个月完成国家下达我市的淘汰落后铅酸蓄电池产能7万千伏安时的工作任务,获得国家奖励资金140万元。二是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荐双轮股份清水离心泵4个型号的产品列入工信部第四批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双轮股份是全省唯一一家列入目录的企业;推荐华力电机超高效率节能电动机列入省第四批重点节能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华力电机也是全省第一家获得新版认证的企业。三是依法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监察。完成24家企业的能源审计和51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现节约标准煤4.8万吨。对80户企业开展节能执法专项检查,对其中的5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四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全面启动46户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有8家企业通过认证。实施节能工程项目143个并全部完成,当年实现节能量9.3万吨标准煤。五是做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推荐工作。组织推荐威海隆济时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2个项目列入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名单。
(七)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强化工业经济调度监测。创新监测方式,建立起全市与企业“点面结合”、行业与区域“条块并重”的工业经济运行综合监测分析体系,实时掌控县域工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运行动态,全年共编发《工业内参》11期,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健全煤电油运供应保障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圆满完成了迎峰度夏、国庆、春节等重要时期、关键节点的要素保障任务。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推荐80个工业项目列入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计划,为企业争取无偿扶持资金2.15亿元,比上年将近翻一番。四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15名青年企业家赴台湾考察学习,组织召开了全市青年企业家座谈会,成立了威海企业家培训基地,
在经信委2013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4-02-11 09:30:12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5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