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国上下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主阵地在村社,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县委、县政府先后以委发〔2006〕27号、28号文件对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具体部署,为配合我县新农村建设,笔者对全县村级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作了专题调查,并就加强村级社会公共服务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社会事业 综合服务 基础设施 现状 制约因素 措施
本次调研对象为全县农村村级组织及街道(社区)居委会,调查的重点是办公场所、文化宣传、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综合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情况。
一、调查的相关背景及意义
(一)高度关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必然趋势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成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涵,促进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已处于发展战略和发展实践的核心地位,社会事业发展将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在解决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农村。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推进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概括。它最重要、最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但这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新农村建设不光要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更要让农民均等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公共服务。目前,城乡差距不光体现在经济发展上,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更大。农村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滞后和不适应现象,突出表现在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农村文化、教育基础尤其薄弱,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受教育机会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比较差,农民缺乏有效的合作医疗制度,难以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非常突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城乡差别过大,农民普遍缺乏生活安全感;农业资源比较短缺,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仍很严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在占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三)是争取上级投入,解决社会功能缺失的现实需要
“十一五”期,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双积极”向“双稳健”政策转变,国债投资将逐年淡出,为了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增长势头,中央和市级预算内投资将逐步增长。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既是解决我县社会功能缺失的现实需要,又是促进实现投资拉动战略的重要措施。在这个背景下,摸清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因素,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做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精心策划社事项目,对争取上级对我县的倾斜和投入是十分必要的。
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办公设施缺乏,村级组织松散
我县建制调整后,342个村(居)委会,办公场所总面积 4240平方米 ,平均每个村(居)委会仅占有 12.4平方米 。按照“三室八有”的要求建成标准村(居)委会办公用房的仅7个,其中莲花村为村集体经济自建,其余6个均是今年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委组织部、民政局“以奖代补”和县级各部门单位投入各类设备物资建成的。另外还有9个村长期占用村校校舍作为村(居)委会办公用房,但面积狭小,内部设施简陋。其余326个村(居)委会均无办公用房。村级组织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村委会、经合社为重点,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老年协会等其他组织相配套的村级组织体系。但是,由于村级组织办公条件不足,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基
对我县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2013-10-09 17:50:02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4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