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于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生活状况,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老龄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对辖区内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罗田县农村老年人基本情况
罗田县辖12个镇,41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62.39万人,农村人口530700人,城镇人口795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87272万人(农村老年人60992人,城镇老年人 26280人),占总人口的13.9%,人口老龄化相当严重。其中男性4499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1.6%,女性42280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48.4 %。按年龄分组,60-69周岁老年人52524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60.1%;70-79周岁老年人28084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32.2%;80-89周岁老年人 631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 7.23%;90-99周岁老年人3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0.39 %;100岁以上老年人4人。截止2010年底,全县农村参加保险的达 37000人,开始领取养老金的1000余人,年发放养老金9.64万元,月领取金额最高的达 350元。2010年全县农村年满60周岁的双女户及独生子女户达 3371人,领取计生奖励扶助金达228.2万元。随着城乡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农村老年人参合率达到96%。县委、县政府对困难老年人的经济救助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全县享受农村低保的老年人达到5369人。从调查看,我县老人90%以上靠家庭赡养或自己养老,农村养老问题值得关注。当前农村养老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家庭养老是农村的主要形式。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老年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三个方面。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绝大多数老人喜欢依托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的成本较低,家庭成员居住一起便于照顾,无需由专人脱离生产而专职对老人进行看管,经济实惠;其次,人到老年,恋家爱家,更乐意在家养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二是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这样长辈晚辈之间形成的群体感情,构成了家庭结构变化的向心力。农村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很多,除了由于我国具有尊老养老的传统和老少同堂合家欢的家庭观念外,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由于经济原因。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老人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在经济上只有靠子女供养,同时子女也需要老人帮助料理家务及照顾孙辈,也愿意与老人住在一起。三是“分而不离”家庭多。农村老年人有一部分与成年子女分户居住,由子女提供老人的生活料理,这种供养方式有两种情况:一类是老人有劳动能力,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养活自己,子女助耕助产;另一类是老人把责任田交给子女耕种,子女把口粮和一部分现金交给老人。但即便如此,其中很多家庭仍是“分而不离”,即老年父母家庭与成年子女家庭,同住一垸一组,相距较近,在生活和感情上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老人独自生活,一般是老俩口都健在,一旦丧偶或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时,就会和子女合居一起,复归家庭供养方式。
(二)机构型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
某县于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本文2013-09-30 19:07:52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4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