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依法治区工作着眼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5-08-11浏览:2162下载250次收藏
 按照依法治区规划的总要求,着眼提升城区法治管理水平,把营造良好区域法治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摆上议事日程,有力推进了“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的进程。当前是我区实现 “一年面貌大变,三年全面小康,五年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向依法治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有必要审时度势、结合区情,努力寻求工作新思路,开拓新局面,增创新优势,在优化法治环境中服务“第一要务”,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区的法治环境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不同类型投资经营者的要求。主在表现在:
    
   (一)市民法治素养方面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依法维权意识没有普遍确立;在经济往来中,相关法律知识匮乏,未树立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理念;在主流意识中,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观念尚未形成。
(   二)基层稳定方面的问题。短时期内众多改革和建设并举,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矛盾纠纷的多样化、复杂化,使社会稳定存在较大隐患。仅2002年,全区发生各类矛盾纠纷就达1262起,其中重大纠纷6起,造成群体上访17起,数百人次。
    (三)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在管理活动中重行政手段,轻法制手段,习惯用老办法、旧经验办事;执法活动往往注重处罚结果,忽视处罚的法定程序;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差,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执法作风“冷、横、硬、推”,缺乏用法律手段处理工作矛盾的能力;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量不足,造成执法推诿、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等现象,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
    (四)服务意识方面的问题。少数单位和部门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意识不强,执法行为受部门利益驱使,缺乏全局观念,“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的问题还较突出,对轻微无害违规的处罚较重,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仍然存在,影响了秦淮形象。
   (五)监督机制方面的问题。执法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缺乏有机结合,监督机制的责任意识薄弱。监督工作不到位,对反映的问题缺乏专题调查、处理等硬性监督形式,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例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从依法治区工作着眼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