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和载体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新进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迁,以往农村基层党建的一些方法、制度、模式等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党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考验。怎样立足于社会实际需要,不断拓展和巩固我党的基层党建工作,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能够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加速建成小康社会,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和载体已经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建 方式转变 载体创新
一、深入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离开了基层,组织就难以巩固,事业就没有根基。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树立形象的特殊使命,党组织的活动、广大党员的言论和行为,为群众了解党、认识党提供了窗口。所谓“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基层组织和党员得力,就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戴。党的基层组织是现代化建设和带领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证。
二、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客观现象表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不仅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产生极大影响,而且给人们的思想、心态带来了极大冲击。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党员队伍的结构情况是: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比上年增加233.3万名,增长2.9%。从党员队伍构成看,全国有女党员192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3.3%;少数民族党员556.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191.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8.6%;35岁以下的党员2062.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从党员的职业看,工人704.7万名,农牧渔民2483.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699.9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1925万名,学生277.8万名,离退休人员1518.2万名,其他职业人员651.3万名。这表明,以工农、知识分子“两阶级一阶层”为主体的党的阶级基础并没因为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而发生动摇。但是党员成分和职业的多元化,特别是工业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也给党的教育管理和功能发挥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更为偏低,年龄偏大等。如何提高特别是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问题。
目前,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还存在问题,如: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不很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有些下降,干部自身素质不很高,“双带”能力不够强,管理机制还需健全,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流动党员多, 党员“进出口”不很顺畅,组织生活内容方式相对单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经费保障有困难等。
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势在必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党的先进性被赋予了新的含意,传统工作方式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党建工作者具有创新精神,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
针对上述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作出以下思考:
(一)创新领导工作方式
1、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好干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强调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领导者正确的决策力与指挥力,远见卓识的预测力,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礼贤下士的亲和力,身先士卒的工作力,宽宏大量、心胸开阔的人格魅力,都将使党员群众由衷地产生信服、拥护和爱戴之情,进而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助推力、向心力和战斗力。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几年来他们背着沉甸甸的背篼,穿越在长顺县敦操乡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出行困难的群众捎带生活物资,并送去国家的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 敦操乡干部王茹刚说:“背篼,不仅仅是背篼,而是责任,是百姓对干部的信任!”,他们在上路上自编山歌唱到:“高坎高崖猴子路,不为人民我不来……”,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不仅要攻克恶劣的自然环境,更要想方设法‘身’入群众,敲开他们的‘心门’”。人称他们是一朵朵开放在麻山腹地上的“喇叭”花,背篼背着的是群众的信任和希望,背出的是整个敦操乡干群关系的鱼水情,是对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生动、朴素的诠释,是新时期服务型党组织的典范。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要“以人为本”,多做稳人心、暖人心的实事。以身作则,以行带人,率先垂范,不空发号令,任意指派,不说官话大话,不摆官架,实事求是,这样的组织队伍开展工作来才更有说服力和强大合力。
2、做服务型、行动型聚合人心的好干部。
“志同才能道合”,工作方式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重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想做。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为服务,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通过服务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之成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做重民意、体民愿、合民心的好干部。
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中,要尊重民意。举个例,四川仪陇县对扶贫开发中的问题,由于大家意见不一,党员干部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下手,于是村党组织把“水”、“路”、“产业”等13个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贴在13个碗上,所办事情的轻重缓急、谁先谁后都交给全村群众决定。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就往相应碗里丢玉米粒,每人一颗。就这样,用“投玉米粒议事”的方式,群众选定了“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发展顺序。村党组织立即根据群众意愿组织实施,仅用5个月时间,便修通了8公里村道路,吃上了自来水,办成了群众多年想办却未办成的事。把知情权、议事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群众,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充分尊重民意,提高民主管理能力,由“群众服从领导”变为“领导服务群众”,真正实现 “为民作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
总之,在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上,要做到: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坚持重大决策依靠群众智慧,重大工作依靠群众力量,重大改革依靠群众推动,重大事件依靠群众应对。不要像葫芦掉到井里,看似沉下去了,不久又浮上来了,而要像金子一样沉到底下去,在底部发光。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1、抓好领头雁,书记是关键。
从组织上把素质高、懂业务、会管理,会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基层党支部领导岗位上,使其真正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目前,平坝县共有名81名驻村干部挂任所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4名驻村干部挂任所在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所谓“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而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基层书记选配直接关系着党建事业和农村的发展。乐平乡大屯村村支部书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朱兴友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 带头发动群众种植蔬菜1000余亩,2009年6月,朱兴友组织成立了大屯银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 “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还组织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拓宽增收门路,提高了人均收入,带领村民们走上了小康之路。用朱兴友自己的话说“群众的腰包鼓不鼓是检验村干部工作好坏的最好方法。”同时,书记要加强理论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围绕农村中心工作抓党建,增强创业带富本领,做农村发展的“领路人”;要结合本农村实际情况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党员群众的“知心人”;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做党员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成为“复合型”、全能型、高素质的第一书记,从而加快农村致富步伐,助推农村经济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2、抓大学生“村官”建设。
提高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实行农业现代化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有观念新、知识新、思路宽、信息灵的优势,能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政策、法律等多方面的服务并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目前,平坝县大学生“村官”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就有6名。并通过《今日平坝》、《黔中平坝》、县电视和政府网等媒体,纪实报道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对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支持大学生“村官”的良好社会氛围。还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开设大学生“村官”论坛,在天龙镇芦车坝村建立村官“创业”培训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学习和实践锻炼。熏陶大学生“村官”有一颗进取心、事业心、平常心、感恩心。
2009年年底,由县委组织部组织了全县39名“村官”开展论坛活动,天龙镇山背后大学生“村官”陈艳,引导帮助村民建立了万佳农产品贸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与经果林种植,走出了一条致富路的优秀村官典型。又如乐平乡大屯村大学生“村官”文波协助村委成立了平坝县银杏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成员种植优质高粱2000亩,蔬菜1300余亩,养猪1000余头。
平坝县正积极探索对大学生村官的科学管理:实行跟踪培养、教育培训、对接帮带、谈心谈话制度、建立培养档案,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考核结果和培养选拨以及以后的出路挂钩,完善有序的流动机制,加强职业规范指导,有效防止大学生村官的“空巢”现象,使大学生村官真正成为新农村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农村的建设的骨干力量。
3、抓思想观念创新。
新时期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紧密联系实际和群众的符合时代气息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做到:突破党建的旧框框,突破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小圈子,突破党建工作是务虚的思维模式(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开会落实“开会”、以文件落实“文件”、听完汇报就下课等形式抓工作的做法),突破党建工作主要靠经验、靠传统、靠教育的旧套路。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特色经济、创办微小企业等,增加农村经济增长实体,增加农民收入,突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瓶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平坝县天龙镇党组织创新思想观念,引导建立蔬菜、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和载体问题研究
本文2013-05-12 09:05:46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3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