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引子渡水电站优化设计过程和体会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13-03-14浏览:2467下载263次收藏

   

引子渡水电站优化设计过程和体会  

   

   

1  工程概况  

引子渡水电站位于乌江南源,平坝与织金两县交界的三岔河上,为乌江干流规划中的11个梯级电站之一。该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其他,枢纽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右岸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和开关站等水工建筑物组成。最大坝高129.5 m,水库总库容5.31亿m3,库区淹没耕地8 590.44亩,移民5093人;电站安装3台120 mw水轮机组,年均发电9.78亿km·h,工程总投资(动态)15.93亿元人民币。

引子渡水电站由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筹资建设,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9年10月通过国家经贸委会同贵州省计委审查,2000年4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电东送”的首批开工项目,于2000年11月8日正式宣布开工。并于2001年10月16日一次截流成功,2002年5月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至1 033 m高程,可挡50年一遇全年洪水,目前正朝着2003年5月首台机组发电而努力奋斗。

   

2  优化设计过程  

2.1  规划设计阶段  

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水利资源,引子渡至普定河段的开发方式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进行研究,1980年电力部水电总局正式给我院下达了乌江规划补充工作任务,1981年4月和11月先后提交了《乌江渡以上梯级复勘报告》和《三岔河引子渡水电站1/10000地质测绘报告》。于1982年12月提出了《贵州省乌江上游规划报告》。初选引子渡坝址。1985年5月水电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再次组织复查,确认我院初选坝址,该阶段初定水库正常蓄水位1 088 m(黄海高程),混凝土重力坝,坝后厂房装机4×40 mw。

1987年3月,我院会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共同编制完成了《乌江干流规划报告》,正式将引子渡水电站纳入乌江干流规划11个梯级中的第二级。1988年8月由水利部、能源部、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对该报告进了审查,1989年5月国家计委以计国土(1989)502号文对《乌江干流规划报告》的审查意见致函水利部,主要内容如下:

⑴乌江及沿岸地区综合开条件较好。将逐步建设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主产基地。

⑵乌江干流水资源开发以发电为主,其次航运。兼顾防洪、灌溉等任务。

⑶梯级开发方案可按普定、引子渡、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构皮滩、思林、沙砣、彭水10个梯级考虑,大溪口梯级待三峡水库正常蓄水确定后另行考虑。

⑷乌江渡坝址以下至河口航道远景暂按4级考虑,近期按5级考虑。

规划初步确定了开始方式、坝型及装机容量,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2.2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1995年10月,受贵州省电力工业局委托,全面开展了引子渡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以下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

⑴通过对引子渡渡口上、下游8 000 m河段进行仔细调查,综合工程地质、枢纽布置、施工导流、工程投资等方面因素对三个坝址、六条坝线进行比较,优选出了引子渡坝址,初步确定了引子渡峡谷河段上的上坝线。

⑵根据选定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首先否定了规划阶段推荐的投资较高的混凝土重力坝方案,重点对技术先进、投资较省的碾压混凝土拱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两种坝型进行比较。由于坝址处于不对称“v”型河谷,坝址无天然垭口可供利用,碾压混凝土拱坝可采用坝身孔口泄洪,大流量泄洪问题较易解决,工程投资比当时拟定的面板堆石坝方案少得多,将碾压混凝土拱坝作为该阶段的推荐坝型。

⑶结合坝型选择,对左岸岸边式、右岸岸边式、坝后式三种厂房布置型式组合成五个枢纽布置方案进行研究,由于左岸地质条件优于右岸,且受泄洪影响较小,将碾压混凝土拱坝+左岸岸 边式厂房+坝身孔口泄洪的枢纽布置方案作为该阶段推荐方案。

⑷通过水文、水能计算,结合库区淹没损失和动能经济分析,认为水库正常蓄水位1 086 m较合适,电站装机240 mw,年均发电8.8亿kw·h规模适中,上网电价较低,经济效益最优。

⑸通过对库区初步勘测,库区岸坡稳定,未发现临谷渗漏问题,工程地质对选定引子渡坝址作出如下初步评价:a、坝基(肩)地层为硬岩夹泥质软弱夹层,且小褶皱发育、风化后岩体比较破碎,岩体质量属于aⅢ和bⅢ类,允许承载力3.0~5.0 mpa变形模量4~10 gpa,属于经工程处理后可利用岩体。b坝址右岸为顺向坡,岩层中有炭质夹层,施工开挖过程中易产生滑坡,需进行处理。c、坝基(肩)地层属弱岩溶透水层,渗透系数小,易形成灌浆帷幕,大坝绕渗易于处理。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6年11月通过了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局会同贵州省计委的审查。电力工业部1997年以电水规(1997)140号文进行了批复。同意该电站正常蓄水位1 086 m,装机容量240 mw,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体表孔泄洪+左岸岸边厂房的枢纽布置方案。该方案淹没耕地(当时统计)6 360亩,移民3 983人,总工期(不含筹建期)4年零8个月,动态总投资(省标)14.227亿元人民币。

2.3  可行性研究阶段  

1998年12月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我院签定《关于三岔河引子渡水电站勘测设计意向协议书》。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工程造价,提高电站的整体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能力,“协议书”中正式提出限额设计要求。根据预可审定方案(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移民3983人)和投资(14.227亿元),测算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限额目标为:在装机容量为240 mw情况下,工程动态总投资不得超过14亿元,装机容量扩至360 mw,其工程动态总投资不得超过16亿人民币。

引子渡坝区河段为不对称“v”形河谷,岩层倾向下游偏左岸,周边无天然垭口可供布置泄洪建筑物,在预可研阶段将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作为推荐方案。随着对选定坝址勘探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平硐揭露,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引子渡水电站优化设计过程和体会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