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镇司法所先进事迹材料
湘湖镇地处景德镇市东郊,浮梁县东南面,东邻婺源县,素有“瓷都东大门”之称。全镇共辖12个行政村,1个林场,2个居委会,115个村小组,镇域面积2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4万亩,总人口2.32万人。近年来,湘湖镇司法所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湘湖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湘湖经济发展,创建平安和谐湘湖”为目标,以“固基础、促宣传、解矛盾、重帮教、稳矫正”为目标,按照新时期对基层司法工作的要求,创新方法,扎实工作,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自身建设,创规范型司法所
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办公条件。湘湖司法所始建于2006年,拥有办公用房220平方米,司法所相关的电脑等办公设施、用具全部配备齐全,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了业务素质。全所共有6名工作人员,其中1名副科级专职司法所长,1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名兼职副科级副所长,3名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均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内容。镇司法所通过建立周例会制度,定期总结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通过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调解能力。通过听取各人民调解委员会汇报自己所管辖区域的社会治安、纠纷调解、隐患排查等工作,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工作指导和开展工作。
二、加强法律服务,创敬业型司法所
法律服务是司法所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与老百姓接触最密切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所自成立以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加强内部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法律素养,努力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真正成为百姓的贴心人和保护神。
一是加大普法宣传,提高农民法律素质。镇司法所根据要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普法宣传和教育工作,完善了普法宣传讲师团队伍、志愿者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利用普法平台及法治区创建活动,在全镇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共举办普法宣传月活动6次,开办普法培训班33场次,受训人达20960人,播放电教片进行普法讲座18次,开展了普法工作知识图片巡回展示和法律咨询30多场次,制作法律宣传栏23个,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6万份。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法制观念,促进了社会稳定,推进了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为创建“平安湘湖”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纠纷调处,促进社会和谐。六年来司法所共组织实施专项矛盾纠纷排查23次,排查出矛盾纠纷437起。位于城郊结合的湘湖镇,社情民意复杂,各类矛盾纠纷频发。尤其是近年来工业园和陶院新区建设,征地拆迁和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日趋多发且复杂。司法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了全镇的平安稳定。如2011年司法所接到浮梁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调解一起发生在山源包装厂的工亡事故赔偿案。司法所王所长接到指派,及时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并联合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对该案展开调查。经调查得知,王某在山源包装厂工作时不幸身亡,死者家属要求山源包装厂赔偿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生活费等各项相关赔偿费用在内共计人民币六十五万元整。由于山源包装厂未及时答应赔偿费用,死者的尸体一直在山源包装厂未抬出。为防止死者家属采取过激行为,湘湖司法所、综治办等相关部门一方面安抚死者家属情绪,另一方面则加大工作开展力度。针对死者的家庭情况和山源工厂的实际情况,镇司法所积极进行调解。针对死者丈夫李某提出的赔偿要求,调解人员根据相关赔偿标准及法律规定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一个数额,并在充分考虑李某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最高限额的标准对该数额进行了提升,最后得出的参考赔偿金额是三十万元整。调解人员对双方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沟通,最后,李某和山源包装厂达成了调解协议,死者家属拿到了应有的赔偿,调解人员以其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三、打造“平安湘湖”,创和谐型司法所
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是一项确保社会稳定、打造“平安湘湖”的一项重要工作。镇司法所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由镇、村帮教组织成员采取一对一或二对一的方法等多种形式做好帮教工作。司法所着重从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着手,在全镇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数据库,做到信息完整,资料齐全。按照省市要求建立了纸质档案,确定帮教责任人,定期走访帮教对象,主动了解和关心他们生活工作情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其联系就业岗位,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近年来无一人重新犯罪。2010年以来镇司法所共管教矫正独享13人,已经解矫8人,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建档管理和每月定期政治学习及义务劳动。
湘湖镇司法所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2012-12-10 12:37:20发表“汇报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2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