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2012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某县2012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一、我县的贫困现状
自实施扶贫开发以来,特别是实施苏区发展振兴以来,全县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后发展、欠发达、贫困落后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非常繁重。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条件差。目前全县仍有 702公里 四级以下公路,218座四类和五类危桥,并有682个自然村、757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二是水利设施落后。目前,全县仍有1156口山塘2662座水陂、 540千米 灌渠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59176亩农田因此得不到有效灌溉。三是电力设施薄弱。我县处于赣南电网末端,电网十分脆弱,目前全县仅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并有6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仍未通电。
(二)农村生活质量低下。一是饮水不安全。目前全县仍有105个行政村,1403个村民小组,983个自然村,32380户农户没有用上自来水,并有7483户农户饮用不安全水。二是居住环境差。目前全县居住在土坯房的农户仍有21540户,占农户总数的54.7%;其中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户有3935户,占农户总数的18.3%;无房居住的贫困户有511户,占农户总数的2.4%。三是收入水平低。2011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086元,分别比全市、全省和全国人均水平低598元、2806元和289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38元,分别比全市、全省和全国人均水平3520元、4957元和9272元;全县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达到36630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1.9%。
(三)环保压力大。全县6个镇、70.1%的区域属东江源流域。为保护东江水源,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xx已被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责任重、维护难,不仅限制了产业发展,也增加了财政负担,给xx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此外,由于稀土开采年代久远、涉及范围广,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严重。目前,全县共有废弃稀土矿山55个,面积10.1平方公里,仅直接治理的资金缺口就达4亿元以上,给xx的后续发展带来重重困难。
(四)公共服务设施少。全县没有一所县级公办医院,仍有42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全县51所学校中,有46所学校没有运动场,校舍危房比例高达23.8%;全县没有一座体育馆、影剧院,98%以上的村无文体设施,仍有13个行政村、780个村民小组、585个自然村、16341户不通有线电视。
(五)社会保障覆盖难。全县至今仍有480名革命烈士遗属、“两红”人员遗属,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孀未享受过国家抚恤补助待遇,占总数的92.5%;有32908名城乡困难群众未得到社会救助,2万多名城镇居民未能参加社保,1.7万人仍处在低保边缘,按政策应给予补助但无力满足。另外,目前全县库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高危区有8365户、48620人急需实施移民搬迁,移民搬迁任务极重。
二、今年我县扶贫开发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措施
可以概括为“四个两”
1.确定了扶贫开发“两个工作重心”。一是划定了3个特殊困难区域。把曾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重要贡献的油汶湖山区、大汶山区、粤赣湘边纵队游击区3个特殊困难区域划定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
某县2012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本文2012-11-27 16:10:23发表“汇报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2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