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新形势下党和人民拥护的领导干部
同志们: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调整变革和国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障民生的任务越来越重,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做一名党和人民拥护的领导干部,更好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抓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下面,我根据我年初在中央党校学习培训期间李源潮部长的讲话精神,结合三江实际,就怎样做一名新形势下党和人民拥护的领导干部,谈一些学习体会和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要充分认识领导干部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责任感
作为县乡一级领导干部,处于基层第一线,直接面向群众,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完成好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执政任务,就必须认清肩负的执政使命,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一)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一是促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县乡领导班子的第一使命。李源潮部长讲:“不抓发展就是最大的失职,不会抓科学发展就是不称职。”如果我们在一个地方干了几年后,山河依旧、变化不大、发展缓慢,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二是保民生。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县令尚且有这样的情怀,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就是造福人民,保民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们要想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抓住保民生这个根本,尽快让人民富裕起来。三是保稳定。人的最基本需求第一是生存,第二是安全。没有安全感,就不会有幸福感;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如果安全工作搞不好,群众生命就得不到保障;如果维稳工作搞不好,群众经常上访,必然会牵扯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没有心思、时间和精力去抓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必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
(二)领导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要认真履行党要管党的职责,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是我们工作的依靠力量。全县16个基层党委,54个党总支,889个党支部是否健康,充满活力,是否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着发展成效和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只有真正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真正管好、用好干部队伍,才能推进一个地方的发展。
(三)领导干部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表人,要率先垂范,勤政廉政,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广大群众是从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工作中认识党和政府的。在一个地方、一个乡镇、一个部门,老百姓看党和政府的形象好不好,最主要的就是看领导干部的形象好不好。所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勤政为民、务实清廉”。只有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做到清廉,才能在班子和队伍中有威信,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有公信力。
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落脚点就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我们在一个地方负责,责任重于泰山,必须时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约束和鞭策自己,做到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自己。
二、努力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恐慌”的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一)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分管工作的“专家”。要坚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觉悟、一种素养、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习惯,运用在领导岗位上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平台,虚心学习,积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把握各方面的情况,努力成为分管工作的专家。
1、要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聚精会神抓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产业兴县”发展战略和“两个中心”的发展布局,坚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突出重点抓“两区”建设、抓巴野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抓黄土坡搬迁等,应该说形成了共识,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但是,随着国家转变发展方式重大战略方针的提出,如何紧密结合三江实际,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产业兴县”进程,形成三江的支柱产业和比较优势,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如何科学确定未来一段时期三江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工作重点?这些问题需要大家认真研究思考,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突出特色优势。各部门、各乡镇也是如此,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明确思路,拿好规划,分步推进实施。只有思路清、方向才明、步子才稳。12个乡镇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状况、人文条件各不相同,发展模式很难整齐划一。必须始终坚持走符合自身实际、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自觉把本乡镇本部门的发展置于全省、全州、全县大环境中去谋划,认真审视县情、乡情、镇情,分析优劣,扬长避短,找到适应市场、符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的发展路子。
2、要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自觉主动抓稳定。维护稳定是领导干部重大的政治责任,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当前,自然灾害、矛盾纠纷、治安案件、突发事件等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都可能发生,有些变化是我们可以预料到的,有些变化则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作为一名领导,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执政,必须有敏感的认识、冷静的心态、应变的能力。一是要善于做群众工作。领导干部在群众当中是否有威信,说的话是否有人听,做的事情是否有人响应,关键在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们要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问题,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主观意识。从我接待群众上访的情况来看,缠访的还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带着诉求来的,反映的问题是合情合理的。我们要换位思考,不能冷、推、躲,群众来找我们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群众如果不找我们就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帮群众解决一个问题,群众一辈子都忘不掉,这就是群众的朴素之处。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必须紧紧抓住利益关系这个矛盾的核心,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群众工作,努力实现维护稳定与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统一。二是要善于处置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群体上访、重大恶性案件等等,都属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突然,危害严重,影响恶劣,且没有按常规程序进行处理的时间,如果不能迅速果断及时控制局面,使矛盾激化、事态扩大,轻则导致经济财产损失,重则酿成社会恶性事件,导致人员伤亡,产生严重后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第一责任。要下大力气搞好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工作,同时做好社情民意研判工作,对有可能造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和早控制。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切实做到:(1)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自了解事件真实情况,搞清事件诱因和群众诉求;(2)迅速报告上级;(3)立即启动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核心是成立应急指挥部,明确有关各方在事件处置中的责任,促其迅速参与处置;(4)根据现场情况进一步优化处置方案,防止简单套用已有的应急预案而难以操作;(5)立即研判现场使用警力、启动宣传舆论引导。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关键要把握好“三个环节”:第一,群众安危。无论什么样的突发事件,都必须把群众安危放在第一位。本着“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激,宜解不宜结”的原则,加快疏散群众,确保群众安全,防止居心不良者借机煽动群众酿出更大的事端。同时,要开展紧急救助,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第二,掌控宣传导向。要及时掌控事态进展情况,统一口径,一个声音对外,及时发布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把握好舆论
做一名新形势下党和人民拥护的领导干部
本文2012-09-11 11:30:30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1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