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我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的汇报

栏目:汇报材料发布:2012-08-29浏览:2366下载167次收藏

关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的汇报  

市人民政府  

(2012年6月19日)  

   

按照省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调研要求,现将我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的重要工作。我市境内三水交汇,又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尤为重要。为此,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狠抓关键,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为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环保、建设、水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相关工作。各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工作班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同时,市环保、建设、农林、水务、卫生等部门通过新闻媒体、水法宣传周、“6· 5” 世界环境日等多种载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努力将保护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环保、水务、卫生等部门将《水污染防治法》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印成资料、汇编成册,向公众发放,向企业赠送。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抓一方发展、保一方净土”的责任意识,增强企业“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经营理念,规范群众“珍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日常行为。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日益成为了社会共识。  

2、坚持科学规划,实施整体推进。规划是先导、是龙头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引导,依科学规划建设。一是编制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要求,我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委托扬州大学编制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目前已完成规划文本的初步审查,近期将提交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二是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2008年,我市制定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共划定五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即归江河道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高水河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江干流三江营饮用水源保护区、里运河邵伯饮用水源保护区、三阳河樊川饮用水源保护区。并投资4万余元,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水源保护标志牌,明确保护范围。三是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2008年,我市编制了《市城市供水事故应急预案》,并于当年9月2日正式实施,相关部门按照预案要求,积极做好物资、设备等各项应急工作。建立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水源水质动态监测和水情变化监测,完善水质水量信息通报制度和突发性水源水质事件报告制度,形成水源地预警机制,避免水源污染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应急水源地建设,近期以城区地下水和与扬州水公司连网作为应急水源,在头道桥处实现与扬州区域供水管网(dn400管道)的互联互通,互为备用水源;远期实施扬州第五水厂转供水工程并作为备用水源,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论证。  

3、强化综合整治,提升监管水平。坚持以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功能区保护为重点,不断提升水环境保护水平。一是健全责任体系。相继出台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分解》、《饮用水安全保护规划》、《河道巡查和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考评体系和监督体系,努力做到依法整治,规范执法。二是突出整治重点。我市5个饮用水源保护区中,除个别保护区内尚存部分历史遗留的船厂、码头等建设项目,其他水源保护区状况良好。根据水源地保护规划要求,我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专项整治行动,对芒稻河水源重点保护区沿线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开展调查和整治,2007年,全部拆除了沿线船厂、码头江堤以外的厕所、食堂等设施,严格控制生活污染源。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办法,目前正在对二水厂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内的3家船厂、6家码头实施搬迁。三是严格执法检查。加大对违反《水污染防治法》和《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行为的查处力度,2008年强制拆除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建乐造船厂,取缔了2家砂石经营码头,查处了一起违法围滩造地工程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共查处违法建设10多起,拆除各类房屋37 间计577.25平方米,恢复湿地9260平方米。  

4、强化基础建设,完善治污平台。坚持着眼长远、统筹发展,整合包装资源,积极上争项目,一批重点治污工程相继实施。一是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竣工投运。我市截污导流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点治污项目之一,设计排水规模为8万吨/天,设计流量为0.46秒立米,工程起点为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管道,终点在长江主江堤外窦桥港。工程总造价8125万元,全部由国家投资,2007年12月开工建设,现已竣工投运。二是污水处理工程逐步配套完善。以江苏天雨清源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工程为重点,加快工程进度和配套管网建设。2008年,市区规划的五个泵站已有四个投入正常运行,市区污水管网覆盖率已占建成区面积90%。沿江污水处理厂日进水已达2000吨左右,新增城镇污水处理量近609万吨。三是垃圾填埋场迁建使用。一期投资1亿元的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于2006年8月启用,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310吨。投资3700万元实施了原垃圾填埋场搬迁,并进行了生态修复,规划建设植物园。目前一期工程已结束。  

5、加大节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我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的汇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