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资源集中度大幅提升
煤炭资源集中度大幅提升,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快速跨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增长
左云转型 转出活力与实力
●左云,因煤而富,为煤所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约174亿吨的煤炭储量,让左云成为当之无愧的煤炭大县和动力煤生产基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水快流”的宏观政策,让左云实现了经济腾飞;然而,应运而生的近300座小煤窑不分昼夜地疯狂开采,既浪费资源,又让左云伤痕累累;进入21世纪,这一现状已经成为制约左云发展的“瓶颈”。
左云,转型发展,生机盎然:着眼于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新坐标,着眼于让人民群众享受一流的生活品质,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煤炭资源整合双重压力面前,左云县委、县政府深思熟虑,危中求机,举全县之力向转型要活力、要实力,工业化、城镇化、园林化建设并驾齐驱,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充满现代发展气息的新左云正向我们走来……
以煤炭资源整合为契机,加快煤炭资源优势向煤炭经济发展优势转变
毋庸置疑,对于左云而言,经济社会能否实现整体战略性转型的关键取决于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为此,县委、县政府在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上费尽了心思,下足了功夫。
省委、省政府围绕能源基地建设和全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战略,为左云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将原煤生产的坐标定格为数量大幅度减少,水平大幅度提高,通过近两年的煤矿兼并重组,左云的煤矿数量由2006年的138座减少到2008年的72座,煤炭资源整合后,将进一步缩减为25座,到时将形成由大集团控股经营、大型煤矿为主导、机械化开采、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新格局,基本消灭了年生产能力45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整合后年生产能力45~60万吨的煤矿有12座,90~240万吨的煤矿有13座,年总产量2165万吨;与此同时,总投资85亿元的两个千万吨大矿建设进展顺利,其中东周窑大矿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建成投产,马道头大矿前期工作已整体推进,全部达产后,左云煤炭的总产能可达4165万吨,届时,仅煤炭这一块的财政收入大致可达到80亿元。
依托丰富、特有的煤炭资源优势,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由单一的吃原煤向输煤、输电、输气并举转变,是左云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总投资12亿元的12.1万千瓦大唐国际左云风电有限公司五路山风力发电厂一期、二期工程已完成,安装了66台风机,已形成了1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规模;今年又上马建设了投资2.13亿元、规模为2.1万千瓦的三期工程。总投资150亿元、由同煤集团与京能集团投资规划兴建的马道头煤电一体化发电项目,建设4×100万千瓦发电厂,以及华能集团拟投资兴建的2×60万千瓦发电厂,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部达产达效后,到“十二五”期末,左云电力装机容量可达到500万千瓦左右。中海油规划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资300亿元,设计年产煤制天然气40亿立方米,之后5年每年再投入120亿元,中海油在左云的投资规模将达到900亿元,目前,项目已经报到了国家发改委。全部投产达效后,对左云财政的贡献将突破上百亿,这一愿景令人期待向往……记者感言 左云之长在于煤,转型发展首先要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在波澜壮阔的煤炭资源整合大潮中,左云践行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步伐迈得决定而执着;这场革命性的变革,终结了原始的生产方式,快速跨入了后工业时代,正朝着“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现代化”的煤炭工业新型化道路阔步前进。
“煤老板”转入非煤产业发展,构筑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如虎添翼
年产原煤上千万吨成就了左云煤乡的称号,而农业发展的粗放与发展水平的低下,使全县近一半农民低于全省农民平均收入水平。几年来,左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这一制约左云实现和谐发展的现实问题作为一道重要的命题倾力来解决。
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大批“煤老板”退出了煤炭生产经营领域。为此,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采取政策扶持、税收优惠、技术帮扶、优化环境等政策措施,打造投资洼地,扶持和引导“煤老板”转型投资规模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业新技术开发、生态建设等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左云农业产业的快速升级发展。去年以来,全县已有20多个煤焦企业的“煤老板”从地下走向地上,投资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投资总额已达3亿多元。
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县高起点、高标准确定了28项农业重点投资项目,规划实施了蔬菜种植、观光农业、食用菌种植、脱毒繁育四大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煤老板”李永财个人投资的京奥脱毒马铃薯产业基地,是一个集马铃薯脱毒原种培育、种薯示范、产业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于去年7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485万元;这一高科技含量的马铃薯种植,亩产可达3500到 4000公斤 ,这将是大同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马铃薯良种调换基地。“煤老板”吴成投资兴办的年产食用菌16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2000万元的益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完成投资2900多万元,主要工艺流程全部机械化、工业化、标准化,项目所在村——小京庄村,去年人均从这个项目上就增收了1200元。“煤老板”的转产项目、投资4400多万元兴建的大型肠衣加工企业福龙肠衣厂,目前年产值已达6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填补了山西肠衣出口的空白。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煤老板”转产项目青云林牧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短短二年间便达到了年育肥牛5000头的生产能力,并取得了自营出口权,成为大同市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批拥有雄厚资本和创业激情的“煤老板”们的进入,极大地推动了左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这片无霜期徘徊在80~100天、昔日只能种植土豆、小杂粮的土地上,已涌现出一大批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工业化、园区化已成为左云农业发展的主旋律。被“煤老板”们普遍看好的设施农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全县日光温棚已建成600多个,预计今年将发展到1500多个,规模在20个以上的设施农业园区集中连片有20多个。到目前,全县已发展由“煤老板”投资参与的农业专业合作社25个,拥有农村经济人300多人,辐射农民2.8万多人。与此同时,在全县9个乡镇建起了1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在500人以上的大村,兴建了各类农产品销售网点30多个。
左云发展现代农业并不盲目。县委、县政府以加大科技投入为着力点,各级党委、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二年来,与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联姻,整合全县的农业人才、技术、物资等资源,初步实现了农业发展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全县一大批优势农产品园区规模有了新拓展,产业结构从单一到多元,呈现出“叠加式”优化发展,集聚效益日益显现,农业工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记者感言 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将大量的社会游离资本引入农业领域,“政府力挺、民间投资、科技支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运作模式,促使左云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由自发的行为变成了自觉的行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撑,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跨越;左云,这一长期被世人视为“地下广挖煤,地上无良田”的发展现状就要成为历史。
以生态宜居胜地建设为目标,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绿色发展
钱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靠资源开采做大的经济“蛋糕”由谁来分享?左云县委、县政府用充满时代气息的发展理念,对这一备受关注的命题作出了很好的解答。
围绕东延、南改、西整、北扩为总体布局的旧城成片改造和新区开发扩建,大大提升了左云县城的环境。据统计,近四年来,左云县城基础设施财政投入高达6亿多元;投资1.3亿元的十里河县城段治理工程,成为左云的一个重要景观;投资5406万元的东山公园,靓丽而壮观,已被列入全省首批城郊森林公园;投资2153万元对县城东西南北大街进行了改造,提升了县城的整体形象;投资5669万元,全长 4506米 的东外环路开通工程,有利地缓解了县城的交通压力;投资1.5亿元新建的左云一中,有望在今年9月招生入学;投资4800多万元完成了县医院的改造和6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彻底改善了全县的城乡医疗卫生状况;与此同时,全县同步建设的便民、利民工程多达100多处,总投资2亿多元,方方面面的变化让左云人尽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绿色生态是左云的品牌。突出生态左云理念,用绿色覆盖左云,左云做足了绿化这篇大文章。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总体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提档升级的绿化措施。“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是左云不断建立和完善的“以煤促林、以矿带林”营林运行机制之一,促使全县300家工矿企业加入了造林队伍,建立乡村煤矿以煤换绿、生态补偿基地30多个,厂矿区绿化面积达到了45.8%。路修在哪里,树就载到哪里,三年来国省道、乡村道路两旁共栽植树木 89.9公里 、380多万株,县、乡、村道路都朝着集景观、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走廊方向发展;最大限度播绿,三年共完成荒山绿化2.6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3.4万亩,全县千亩以上的精品绿化工程20多处;截止到2009年底,全县实有林地面积8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0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6个百分点,先后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行列。
向挖煤一样挖“文化”,是左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奏出和谐乐章的最强音,也正在成为左云新的增长极。以旧城区列入全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县、名街区为契机,以传承文脉为主,以左云城墙保护修复为重点,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文化”的理念,突出生态园林建设保护、边塞文化开发利用和民俗文化遗产保护3个发展重点;左云连下几步好棋,开始了由煤炭大县向文化强县迈进的征程。
如今,在全方位打造长城边塞文化旅游线路上,该县科学规划,对境内长城进行全面保护和修复,在整体保护原真性、不破坏的基础上,重点修复明长城宁鲁段的镇宁箭楼、摩天岭长城段以及沿线重要地段的几座边墩、烽堠,保护和修复宁鲁堡、三屯堡、日华池等边塞古堡,重现长城及边塞的古迹雄风;在长城沿线修建旅游公路,道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绿化、美化,恢复具有长城边塞特色的植被和生态,使之与长城边塞风光和谐地融为一体。
以摩天岭风景区被列入省级名胜风景区为动力,大力推进绿色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建设,投资1.2亿元的五路山生态旅游项目于2008年开工建设,在全力保护现有生态植被的基础上,高标准、大投入,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绿化美化,提高生态区的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逐步形成与长城边塞文化景观相映衬、与避暑休闲旅游相配套的自然生态景观,让左云成为田园都市般避暑胜地和天然氧吧。
用和谐发展的步伐逐步消除资源型经济发展的软肋,治疗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矛盾中的硬伤,全面提升煤炭大县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左云的具体实践。
“因煤而兴,为煤所困,惟有转型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县委书记王伟国一语中的;也正是这样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左云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记者感言 中华大地掀起的新一轮结构调整大潮,对左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资源型地区而言,转型并不仅仅是一场涉及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转变,也不仅仅是针对旧生产格局与生产方式的除旧布新,它是促成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所必须的对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增长理论的全面革新。尽管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是一项规模宏大、耗时费力、异常艰苦的任务,但只要我们确立了先进的发展理念、思路、与脚踏实地的作风,就能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型城市与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超常发展。
左云正用他们的具体实践验正着这样的道理。煤矿资源集中度大幅提升
本文2012-08-19 18:47:06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14412.html
- 【房地产精品资料】中海【格林威治城】项目商业物业运作报告.docx
- 【房地产精品资料】世界十大商业街.docx
- 【酒店管理】《饭店服务质量管理学》.docx
- 【房地产精品资料】上海富顿项目商业定位及价格建议初步报告_6.docx
- 【精选施组方案】深圳市福田区某高层大酒店工程技术标.docx
- 【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式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_人力资.docx
- 【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国酒店业培训现状及与国际连锁酒店的比较.docx
- 【精品文档-管理学】星级酒店员工流失诊断与对策_人力资源管理.docx
- 【房地产精品资料】商业地产基础资料.docx
- 【精品文档-管理学】现代营销理念在酒店经营中的应用_市场营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