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对策
【摘要】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对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xx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外科住院的1610例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筛选出符合调查标准的有效病例943例。从单变量、多变量两方面进行分析。单变量统计方面,设有“城乡”、“性别”、“选择情况”、“转归”等调查项目。多变量统计方面,设定了“患者性别和出生环境”、“疾病种类和治疗情况”、“疾病种类和入院年龄”、“出生环境和选择情况”4个项目。最后,根据统计的数据绘制出相关图表。结果:①出生缺陷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百分率呈上升趋势;②城乡之间、男女之间就诊情况有显著差别;③重症出生缺陷治愈率达84.09%,非重症治愈率达94.72%;;④新生儿期的治疗成本较非新生儿期低。结论:虽然新生儿出生缺陷症的早期手术治疗是确实可行的,治愈率也比较高,但是大部分患儿家长缺乏对该类疾病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向全社会普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症的相关知识并宣传正确的诊疗思想。
【关键词】 新生儿; 出生缺陷; 治疗现状; 对策
新生儿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 bd) 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胎儿) 在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其形成原因复杂,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1]。为了了解我国目前“三道防线”体系中的“治疗防线”上的有关情况,我们选取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xx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外科住院的1610例病例,对其中消化道畸形、神经管畸形等新生儿出生缺陷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先期干预措施,探寻合理治疗方法,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科学的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取材自xx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根据调查要求,取得了2008年7月~2009年7月期间在新生儿外科住院的1610例病例资料,根据筛选原则筛选出943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2 方法
筛选方式上,首先充分体现“普遍性、可追踪性”的指导方针,以统计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肿瘤、神经管畸形等多发性重症疾病为主,脐茸、脐窦、多指等非重症疾病为辅。而一些属手术禁忌、尚无法根治、宜延缓治疗的病种如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唐氏综合症、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均不在统计范围之列(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在xx地区无法新生儿期手术、不是严格按照年龄区分而是按体重区分、临床治疗原则是能不治就不治能代偿就代偿、分类很复杂很多岁年龄增长不危及生命的病例没有讨论意义)。其次,多发性的畸形患者按其较重症进行疾病种类的统计。最后,根据"统一性"的实验原则,确定了患者农村和城市出生环境的判定方法,即:一级城市的主城区判定为城市区域;其他地区均判定为农村区域。最后,根据病历记载,凡属家长不同意治疗的“未愈”患者均判定为“放弃”患者,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方法上,我们将数据分为单变量和双变量两大部分,并按照“出生环境”、“住院天数”、“年龄”、“疾病种类”、“治疗情况”和“选择情况”等组别进行了统计筛选,从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另外,为更好的说明手术患者康复时间成本的问题,专门选取2005年1月~2009年7月间在xx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治疗出生缺陷“先天性巨结肠症”并康复出院的患者208人,对他们的治疗方式和住院天数进行了统计。
2 结果
2.1 患者的就诊情况在性别上的差异
根据统计数据,在943例符合统计标准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623例,女性患者有320例,分别达到了有效病人总数的66.07%和33.93%。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其相对人数比例接近2:1,见表1。
2.2 城乡患者人群的就诊情况不同
统计数据反映,本地
某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对策
本文2012-02-13 14:32:05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0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