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590下载258次收藏

    摘要:应急管理的本质依然是管理,因此,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满足管理对象本身的特性。中国已经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要使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与应急管理相应的独特的中国国情因素,具体包括中国独特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地理自然特征、传统文化特征、经济发展特征、社会特征,并且这些中国特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知识化并进、社会转型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并行,更加复杂地互相施加影响。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中国特色;转型期;发展;和谐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各类危机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各种社会问题及突发事件的高发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规范需要调整或重建,社会不太安定、突发性事件频发。中国2008年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事实上,近年来,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呈现加速上升,应急管理所需资源增大,相对于每年由于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约占gdp总量的5%的损失,中国用于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总预备费只有预算支出的1%-3%,预留比例显得有些不足。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形成和演变也更为复杂,更具深层次原因,衍生更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建立健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是中国政府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需求。
 
    二、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简要回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央政府也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国家批准了“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支持开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已设立重大项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应急管理的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
 
    在整个体系建立上,2003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成立了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重点推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工作。2004年将制订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为2004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体制建设上,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公共安全建设列为专节(第四十一章),应急管理工作首次被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一案三制”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是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设置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承担国务院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2007年,全面建立了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在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上,2004年国务院第376号令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11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相继出台的还有《防洪法》、《防震防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