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九届理论讨论会会议综述
摘要:2009年12月5-6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九届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文章对会议情况进行了总结介绍,并结合专家的主题发言,就“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形势、人民币国际化、中美贸易不平衡以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有关观点提出了分析与见解。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贸易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反弹;人民币升值
2009年12月5日,由世界经济学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九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重点高校及研究所的代表共聚一堂,就“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走势及中国如何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在全球经济逐渐进入反弹的时期,此次的会议对于预测世界和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及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形势
(一)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
2008年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全球经济不平衡,尤其是中美之间经济的不平衡问题极大地暴露出来,并引发大范围的讨论:究竟这种“中国储蓄,美国消费”的经济模式是否有待调整?对此,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认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不可持续的,亟待纠正。他提出,美元在长期内趋于走弱。美国净外债与gdp的比值走向反映出这种趋势。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不断累积使得其净外债占gdp比重逐渐增大,而gdp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的表现。自1982年开始,美国就成为净债务国,且外债越来越多,截至2007年底,美国积累外债达到2.4万亿;从1985年至2009年10月,美元战略贬值61%,美元的不断贬值将最终导致外国资本流入的减少,将对美国造成深重危机,因此危机前美国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余永定运用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i-s+g-t=m-x”来分析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贸易逆差的变化趋势: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私人投资大幅缩水,储蓄率有所提高,数据显示“i-s”缩水1万亿左右,而美国2009年财政支出达1.6万亿,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后、政府出台财政政策之前,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略有减少;但在财政政策生效之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又逐渐增长。2010年,美国为了实现其“保增长,维持美元稳定”的双目标,将大幅运用贸易保护政策,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拉动就业并减少其经常项目逆差,这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中国应该重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降低投资率,减少对外依存度,减少贫富差距并大力发展非贸易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世界经济形势与未来展望
自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九届理论讨论会会议综述
点击下载
上一篇:外币折算会计准则国际比较下一篇:政治经济学视阈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本文2010-08-18 10:20:2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7485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