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的知识本质属性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知识属性进行剖析,提出人力资源应该具有知识载体属性和知识存量属性,并结合人力资源特征构建了人力资源与知识转移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人力资源;知识载体;知识存量;知识转移
一、人力资源的知识载体属性分析
从知识转移的本质看,知识转移的本质就是对企业内外的各种知识进行系统的管理,将知识书面化,使员工脑子里的无形的知识转变成有形的知识,形成一个可管理、再生和散发的知识这样一个过程。因此,人力资源承载着对知识的储存、运送、吸收等功能。知识转移要通过人与人、人与信息的交叉来产生创新,并由创新最终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两者进行有机结合。
从知识转移的任务看,知识转移的中心任务就是发掘和应用企业内外的知识。这一任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鼓励企业员工不断消化和吸收新获取的外显知识进而创造新的内隐知识,从这个角度上讲,“人”的因素是知识生产与增值的决定因素;二是开发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企业员工愿意并且能够将存储在他们头脑中的内隐知识转换为可编码的外显知识,在企业内部实现内隐知识的共享,从这个角度上讲,“人”的因素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决定因素。
从知识转移的维度看,企业知识转移的维度由人、信息技术和组织三方面因素同时构成,知识转移应该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转移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简单说,知识转移就是人在企业管理中对集体的知识与技能捕获与运用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组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便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从知识转移的内容看,对于以知识为主要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而言,如何促进知识的吸收、创造、储存以及维持,无疑是最重要的管理活动。然而人力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内隐知识,不像外显知识那样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储存和管理,同时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知识仍被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员工不会愿意主动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因此企业的任务就是要对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源实施激励性政策从而鼓励员工知识分享。
二、人力资源的知识存量属性分析
知识存量(knowledge stocks),顾名思义,就是存储知识的量度。从广义上讲,知识存量包括人类所有知识在内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知识存在形式,也就是编码化知识和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和。同时新知识的生产,也必然是在人类已累积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新知识是对原知识网络边界的拓展与知识层次的深化,是在原知识点间建立起新的联系。所以知识存量是在特定时点某个组织或系统所拥有的能直接或间接为组织或系统创造价值和效益的知识总量,是依附于组织或系统内部人员、设备和组织结构中的所有知识的总和,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人力资源的知识本质属性分析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9:23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7468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