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现行的几种养老模式分析
摘要:在倡导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口的福利问题,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文章对我国农村现行的几种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关键词: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
在世界进入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先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与人口老龄化直接相关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与城市相比,现在和未来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均会高于城市。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口大约占全国老年人口的2/3,农村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35%,而城市是6.30%,农村老年人口不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占据多数。中国农村比城市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农民这一数量巨大却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处于弱势的群体并未被纳入城镇统一的社会保障范畴。
对于养老模式,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此种含义的还有“养老方式”、“养老形式”、“养老制度”等等。刘从龙认为,目前家庭养老是老人在收入来源和生活安排上均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如果老人有自己的收入来源,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即为自己养老;社区(含乡镇企业)养老指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乡村或乡镇企业,仿照城镇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办法,给老年人发放养老金。社会养老指实行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解决养老问题。本文将使用此种分类方,对我国农村现行的几种养老模式进行分析。
一、家庭养老
学术界目前在养老内容上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养老涉及经济或物质的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穆光宗在《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社会对策问题》一文中提出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根据其“养老支持力”的来源,可将养老模式进行区分。所谓家庭养老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由家庭成员来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中,老年人仍与子女孙辈们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家庭承担着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赵瑞正学者在其著作《中国农民养老保障之路》中进行的千户农民调查和百户老年农民调查的数据显示:一是绝大多数的老年农民居住在家。1000名被调查者中与子女、父母、配偶居住在一起的比例之和为86.7%。二是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和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关于生活给和生活物品的供给,1000名被调查者中主要依靠儿孙、自己或配偶的占98.8%。关于生活照料的,1000名被调查者中主要依靠儿孙、自己或配偶的占97.6%。在关于感情抚慰和生产劳动的调查中,依靠家庭的比例分别是92.8%、94.1%。三是老年农民的医疗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完全由自己承担、儿孙承担和由儿孙与老人共同承担医疗费的比例达到96.6%。
尽管家庭承担着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并且养老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使得家庭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在沉重的经济负担面前,赡养老年人变
我国农村现行的几种养老模式分析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议新形势下的乡镇财政下一篇: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本文2010-08-18 10:19:1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7467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