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主研发饮用水质安全风险末端控制系统 构筑饮用水安全屏障
在寒冷的冬季,专家建议,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摄入2500毫升的水,其中1200毫升靠喝水,最好喝白开水。可是,家里自来水管流出的水是安全的么?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近日记者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了解到,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饮用水质安全风险末端控制技术系统,正在为我们构建一道更坚实的饮用水安全屏障。这项自主创新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科院科技成果奖。
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大楼内,记者参观了这套系统。首席科学家、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辉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们的水口感很好,不信你可以尝尝”。
95%水厂仍采用传统处理工艺
饮用水源多种污染物共存
2007年7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针对我国目前水源污染状况与工艺特点,如何从技术、管理等不同层面着手,确保我国城市饮用水达到新的国家标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这成为供水行业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95%的市政水厂仍采用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在短期内难以对所有水厂进行技术系统升级与工艺改造,饮用水源污染呈现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复合污染特征,水源污染状况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此外,供水
中科院自主研发饮用水质安全风险末端控制系统 构筑饮用水安全屏障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2 15:11:3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20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