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VS水污染:以毒攻毒还是以毒易毒?(章冬琴)(图)
水葫芦,有着文雅清新的浅紫色花冠和憨态可掬的葫芦状叶片,然而在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第一批16种外来有害入侵物种中,它却榜上有名。章冬琴/供图
水葫芦vs水污染:以毒攻毒还是以毒易毒?
作者:章冬琴
水葫芦的入侵会给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全方位的、立体式的破坏,然而就在水葫芦肆虐中国南方,造成严重生态破坏与经济损失的同时,人工引进水葫芦用于治理水质污染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
曝光率最高的植物
目前水葫芦正在中国南方进行着一场不折不扣的生态入侵战。
今年4月,福建媒体报道了2007年中国的第一次水葫芦暴发,自闽江上游来袭的水葫芦覆盖水口大坝整个库区,面积近2400亩。随后,水葫芦这个名字不断出现在各地报纸上,成为今年上半年以来曝光率最高的植物:
4月中旬,水葫芦现身三峡库区周围,其中宜昌黄柏河的水葫芦已经封锁河道;5月中旬,四川南充市滑滩河水葫芦堵塞河道3公里;6月初,重庆花溪河水葫芦封锁4公里;同期,位于嘉陵江上的华能四川青居水电站遭到大量水葫芦入侵;7月初,浙江省钱塘江上游暴发水葫芦,富春江水库亦未能幸免;同期,上海金山、松江两地水葫芦大规模暴发,仅金山区每天打捞至少550吨;8月中旬,安徽省安庆市莲湖水葫芦侵占近千亩水面;9月初,湖南捞刀河水葫芦暴发,厚达3米,打捞者可在其上行走,而之前浏阳河水葫芦已经封锁河面绵延数公里……
最新的一个受害者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广西桂林漓江。据广西媒体报道,漓江虞山桥至象鼻山一带水域遍布水葫芦绿毯。
战争仍在继续。往年资料显示,水葫芦的疯狂入侵经常要持续到气温下降的秋冬季节才会有所收敛。而在去年,由于暖冬影响,上海黄浦江最为严重的一次水葫芦暴发竟然是在12月。
然而,就在水葫芦肆虐中国南方、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及经济损失的同时,人工引入水葫芦用于治理水质污染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
今年7月及8月,北京后海两次引入数千平方米水葫芦用以防治水华;而南方的杭州也在城区内河大量种植水葫芦用以治理河水有机污染。
使用恶性入侵植物来治理水质污染,究竟是会带来以毒攻毒的奇迹,还是会收获以毒易毒的苦果?
备受赞誉的毒草
水葫芦,多年生水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884年,它作为观赏植物被带到美国的一个园艺博览会上,当时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并从此迅速开始了它的走向世界之旅。
1901年,它被首次引入中国,同时也拥有了一个优美的中文名字“凤眼莲”。它美丽但却绝不娇贵,不但在盆栽的花钵里,在遗弃或扩散到野外时也同样长势旺盛。粮食缺乏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葫芦的茁壮生长是引人注目的,这种南美植物的强壮生命力促成了它的再一次被推广,这一次是作为猪禽饲料。与此同时,
水葫芦VS水污染:以毒攻毒还是以毒易毒?(章冬琴)(图)
本文2010-03-12 15:09:27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