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珺详解污泥处理处置案例及技术对策
8月3日由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中国水网共同主办的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作了精彩发言。本文根据其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我发言的题目是“污泥处理处置案例分析及技术对策”,这个题目其实在前一段时间的战略论坛里的一个热点、难点话题的时候,曾经讲过一次。当时给的时间比较短,今天会扩展讲一下。
今天只是论坛,所以只是讲我个人的论点,如果有不同的观点都可以讨论。
四项污泥标准即将实施
今年第四季度左右,有四项新污泥标准要实施。一个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分类;一个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泥质;第三个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里面园林绿化用的泥质;第四个是混合填埋的泥质。
新标准出台以后,有一些相关的主要指标变化。一是我们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厂的污泥是要求含水率小于80%,在污泥泥质里面这一块是新增的,但是在污染物排放里面2002年的标准里面是有的,也是小于等于80%。二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园林绿化用污泥含水率是小于45%,有机质含量不小于20%。三是混合填埋污泥的泥质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和要求。因为我们现在国内大部分处理厂的污泥是走填埋的路子,不管现在填埋有多少反对的声音,但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出路。绝大多数还是走了这样的途径。新标准出来以后,含水率要求小于等于60%才能进填埋厂。而且不能全量填埋,必须和垃圾有一个混合比,要小于8%。由此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像现在一样污泥还要进行填埋,那么含水量必须降下来,而且土地力学必须要有,否则会产生滑坡。因为污泥的横向剪切强度很小,要横向大于25千牛/平方米。这样的话污泥不能直接进入填埋场,而且焚烧之后我们可以做填埋也要有一个比例要求。
污泥处理的常规技术
下面介绍一下污泥处理技术主要类别,常规的技术无非是这几种:污泥消化、污泥堆肥、污泥干燥、污泥焚烧、污泥再利用。相对来说通过污泥厌氧消化体积可减少30%左右,同时还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产生甲烷气体,而且污泥的稳定性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污泥堆肥一般用的是好氧,但是必须加填充剂和骨料,这样同样可以达到污泥稳定化和资源化的要求。总体来说费用是比较低的,而且高温堆肥可以达到卫生学的指标。污泥干燥前一段时间用得比较多,因为常规脱水脱去的是自由水或者是间隙水,但是污泥颗粒内部的水是很难去除的,这必须要用热干化的办法去除。
这里有一个重庆污泥处理厂污泥填埋的图片。实际上污泥是不成型的,我刚好3个月前和3个月后去这个处理厂,发现这个沼泽地仍然存在,所以堆在那里让它干化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是污泥焚烧,这是一个热处理的技术,污泥经过焚烧之后,有毒、有害的物质都可以在高温氧化下热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实现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等。
污泥建材利用是利用污泥及焚烧产物,制造砖块、水泥、陶粒、玻璃等。目前,国际上污泥建材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污泥处置方式之一。
北京水泥厂在用水泥窑处理污泥,实际上是用水泥窑的余热作为热源将脱水污泥热干化。这样产生的尾气同样进入水泥窑里面一并进行处理,所以是没有危害的。
案例分析
我在全国找了4个案例,因为不同的案例是很难找的。
第一个是最普遍的污泥厌氧消化、脱水去做肥料,这是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这种工艺。高碑店的处理工艺大家是比较了解的,它是经过中温厌氧消化,经过了一级、二级消化池之后,污泥脱水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到大兴一个堆肥厂堆肥。另外还有一部分,进行了填埋。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高碑店现在处理的污泥量是76%含水率的是528吨/天,处理的干污泥量就是127吨/天,沼气的产量是25000方,沼气的发电量是100到120万度,可以供厂内25%到27%的用电量。污泥处理费一吨是70元,折合到污水污水处理中,是7分钱。
污泥达到80%的含水率以后,有一部分堆肥之后进行了填埋。大概有30%到40%的是进行了堆肥,大概是158到211吨,剩下的采用了填埋。采用的堆肥是静态仓式堆肥。这个运行处理费包括运输费是60到65元钱,基本上保持了平衡。
第二个案例是上海石洞口污水厂污泥焚烧,这个干化是低温焚烧和高温焚烧。它的含水率是70%是213吨/天的脱水污泥。项目占地面积是6433平方米。
杭世珺详解污泥处理处置案例及技术对策
本文2010-03-12 15:09:06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