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陕西省岐山县基本农田建设调研报告(罗小兰 王保社)
近年来,岐山县农田基本建设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以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灌区平地、非灌区“四田”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本农田建设的新途径,通过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创建了一批优质工程,使全县基本农田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县上被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并连续十年夺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水利振兴杯”,连续多年被省、市评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这些成绩的取得,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总结。为此,我们对全县近几年农田基本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 基本情况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属渭河流域,土地总面积856.4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70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全县辖14个乡镇、144个行政村,总人口46.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33万人,非农业人口8.4万人。县区北依千山,南接秦岭,中部为山前洪积扇平原、黄土台塬及河谷阶地,境内山、川、塬皆有,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全县总耕地面积52.7万亩,农业人均耕地1.4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截止2008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基本农田23.6万亩,其中发展流失区水地13.7万亩,新修“四田”9.9万亩。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32.2万t,平均亩产610kg,人均产粮838kg,创历史新高。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2.1加强领导,搞好协作
基本农田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基本农田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每年夏收后农业的中心工作来抓。一是提早动手,狠抓落实。每年5月初,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夏季农田基建动员会,专门下发开展夏季农田基本建设的有关通知,对农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水利局和各乡镇逐村组落实农建地块,基层水管站全力做好农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基本农田建设实行统一规划,联村连片,规模治理。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包抓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职责。县上同时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县计划、财政、水利、农业、林业、供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本农田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严格按照《水保生态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加强建设管理,统筹安排农事,做到领导、时间、精力“三集中”,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相互协作;三是把基本农田建设纳入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并把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职工的待遇相挂钩,实行连带责任制,使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农建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四是县水利、财政、国土、农业、供销等部门,能切实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协作配合,为农田基建大会战搞好服务,使全县多年来形成了领导真抓、群众实干、部门共帮、各方协作的良好局面,有力的促进了农建任务的全面完成。
2.2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几年来,县上始终坚持把基本农田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硬仗来打,逐年扩大规模,不断提高效益,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随着税费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两工”的逐渐取消,农民筹资投劳相对减少,给农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县上一方面加大农建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切实遵照群众意愿,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投劳。与此同时,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及组装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的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陕西省岐山县基本农田建设调研报告(罗小兰 王保社)
本文2010-03-12 15:04:1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