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实施浅析(彭琳)
摘 要:为有效控制茜坑水库水土流失,早日实现裸露山体复绿,按水库库区水源保护林等规划有关要求,经反复设计论证,深圳市观澜河引水工程管理处开展了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确定实施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沿库区边界铁丝网种绿篱,实现了生态隔离;另一部分,结合技术成熟的“竹林在库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选择样地种植11种竹类,实现了裸露山体复绿,既达到了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景观化为一体的生态修复的目的,又有效改变了库区林分结构单一的现状,设计上有突破,工程上有创新。
关键词:茜坑水库 库区 水土保持 生态
引言
水库修建以及破坏性石场开采所造成的山体裸露是一种人为活动引起的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和自然山体景观的破坏。这种极度退化的土壤已不再适于农业生产,而且很难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亦被完全破坏。通过高强度的人工整治的正影响干预,可以消解破坏性石场开采所造成的山体裸露危害面,而若真正实现库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则必须借助水土流失的控制、土壤的改良、植被的良性演替等手段。深圳市观澜河引水工程管理处历来重视生态建设,意识到水库生态效益对社会效益的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依据水库库区保护林等规划有关要求,开展了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建设过程中,努力创新思路,反复设计论证,成功实现了以上要求。
1 工程所在位置及地形地质
整治区域属中低丘地,边坡高差3-10m,坡度30o-45o,土壤属强风化花岗岩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5%,平均土层厚度20cm,最厚达30cm,但受蚀或地表扰动(取土等)区域(主要为裸露山体和土边坡等)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不足0.3%,水土流失因而严重,影响水环境,与库区风景亦不协调,对此类区域进行整治,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2 整治设计方案的选定
2.1 整治设计方案的初选
原设计方案的整治思路为:对裸露山体施以人工播草绿化,对平台、缓坡施以植乔木及竹类试点;对残留次生林区施以水源涵养林改造。相应整治布局具体如下:
(1)“植乔灌木+人工播草”区:水平投影面积9030m2,采用挖穴回填客土加肥,植种乔灌木混交(马占相思+台湾相思+木荷+黎蒴+黄槐),间距2.5×2.5m,加人工播草(百喜草
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实施浅析(彭琳)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2 15:02:39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69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