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雨洪利用技术在住宅小区中的实践(居江)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441下载163次收藏
  雨洪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洪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

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现有水资源利用方法有两个,一是收集雨水用于人畜饮用和农业生产;另一种就是进行城市中的雨水集蓄。水资源更有效地收集利用,是解决当前各大城市缺水最佳的方法。北京市从2003年就制定并执行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要求以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加入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否则有关部门将不予验收。

建筑工程的雨水利用和收集有三种方式:如果建筑物屋顶硬化,雨水应该集中引入绿地、透水路面,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如果是地面硬化的庭院、广场、人行道等,应该首先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或储水设施;如果地面是城市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应该结合沿线绿化灌溉建设雨水利用设施。此外,居民小区也将安装简单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小区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小区居民洗车和冲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水费。

在近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描述,市政系统的中水将成重要水源,到2020年,中心城和新城区的雨水管道覆盖率达90%以上,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回收系统,建立中水回用系统,使中水成为城市绿化、道路浇水、生活杂用和工业冷却等主要水源。

所以说在居民小区应用这些技术既增加了水资源的可利用率,又为缓解世界水资源的紧缺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 雨洪利用技术在国内应用的意义及必要性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的1/4,到本世纪末将降到1750立方米。干旱缺水与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一起成为了新世纪我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并较大程度地制约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也日趋严峻,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不透水地表铺砌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建筑密度的提高,使地面径流形成时间缩短,峰值流量不断加大,排水系统的雨季流量大量增加,产生洪涝灾害的机会增加、危害加剧。同时,城市雨洪也是城市水体的一种污染源。据有关资料报导,在一些污水点源得到二级处理的城市水体中,bod5(生物氧化量)负荷约有40%~80%来自于降雨产生的径流。在全国523条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七大水系中除长江外,其它六大水系流域40~70%的水质降到4、5类,流经城市的河段水质更加恶化。全国有2400公里的河流鱼虾绝迹,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26%富营养化,浅层地下水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不少重点城镇饮用达不到饮用标准的水。尽管一些城市为解决这些水问题,采取了调水等措施,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雨洪利用作为开源和节流并举的一项措施,是缓解或解决上述水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具有节水、防洪、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效益。要推广雨洪利用技术,必须有系列化的成套设备。国外已经有许多成套的相关设备,并在全球范围推广使用。我国近些年通过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形成了一些较成熟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雨洪利用技术在住宅小区中的实践(居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