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河北节水管理机制的思考与实践
一、节水管理需要一个新机制
多年来,我们一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情境:一方面河北省严重缺水,全省水资源总量203亿m3,可利用量不到170亿m3,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另一方面,水资源被粗放使用,浪费现象到处可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到0.6,工业重复利用率不到70%。一方面政府在大力倡导并投入巨资搞节水,一方面是企业、农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并没有相应的积极性,大量的节水设备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于是,从创新节水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方面去谋划思路,成为节水管理的重要课题。
第一,创新节水管理机制的目的在于解决节水内在动力不足。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用水户节水意识不高,节水内在动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是因为节水没有与用水户的直接利益挂钩,喝“大锅水”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创新节水管理机制的核心就是通过改革用水制度,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模式;明晰水权,就像承包土地一样分配用水指标,实行用水总量与定额管理双控制,将地下水开采量划分为稳定水权和临时水权,按照“合理利用稳定水权,逐步调减临时水权”的原则,综合考虑区域人口、耕地、生产发展与用水状况,将区域总水权指标逐级分配到各乡、各行业、各村社,颁发用水许可证;实行用水奖惩管理办法和浮动定额管理措施,将水权分配方案和奖罚情况上墙公布,接受公众监督。通过明晰水权、定额管理,使用水户做到了心中有数,量水而行,自我约束,自觉节水,激发了用水户节水的内在动力。
第二,创新节水管理机制的目标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创新节水管理机制就是要建立“用水双控、计量到户、节奖超罚、协会自治、市场激励、群众参与”的自主节水管理模式,积极引导社会提高用水效率,促使农民自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耐旱作物,减少高耗水作物,采取农田节水保墒、抑制无效蒸腾、提高光合效率等措施,提高井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实现农民节水不减产、保增收。引导工业、企业利用中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大节水工艺改造投入力度。通过节水管理机制创新,用尽可能少的水发挥特定的水资源服务功能,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创新节水管理机制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举措,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
创新河北节水管理机制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2010-03-12 15:02:3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