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甘肃兴电灌区“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83下载274次收藏
  兴电灌区位于甘肃和宁夏两省交界的靖远、平川、海原、中卫四县区接壤地带,是甘肃省大型高扬程提水引黄灌区之一。受益乡镇10个,受益人口14.5万人,其中从干旱山区移民4.7万人。

工程始建于1976年,1984年总通水。设八级泵站提水,总扬程439.75m,净扬程407.3m,安装水泵机组设备82台(套),装机容量60810kw。工程设计灌溉面积30.18万hm2,提水流量9.6m3/s,年最大提水量12000万m3,有干支渠45条、273.42km,斗渠487条、703km。

1、改革的思路和模式

工程自1984年建成通水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首先在管理上没有得到彻底转变,认为水利工程是国家投资修建的,是为整个社会和灌区群众服务的,强调的只是服务,而缺乏经营意识和水是商品的认识,喝“大锅水”思想严重;其次是缺乏必要的补偿机制,水费收入不能及时到位,维修改造资金短缺,工程老化严重,水利用率不高;三是灌区群众管理组织有名无实,支渠及以下田间工程管护责任得不到落实,侵占毁坏时有发生,跑、冒、渗、漏损失严重,用水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工程充分发挥;四是灌区水费搭车现象严重,不但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影响了水管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针对上述问题,兴电工程紧紧围绕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的指导思想,借鉴其他灌区改革的成功经验,确定了“工程+协会+用水户”的群众参与式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改革的目的定位在三点,一是彻底打破把灌区用水管理依附于基层管理政权的传统模式,实行用水管理与基层行政管理彻底脱钩,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的管理体系,杜绝搭车收费等各种弊端的发生;二是建立真正的水商品买卖关系,群众交明白钱,灌明白水,水管单位计量收费,保证水费全额回收,以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截留挪用水费;三是把支渠及以下田间工程交给群众自己管理维修,减轻水管单位经费负担,同时群众在加强维修管护中减少水量损失提高利用率,减少水费支出。

2、改革的具体做法

(1)宣传动员,调查摸底,进行规划

一是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散发传单和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向灌区广大群众进行深入的宣传。同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灌区,宣传改革的方针、政策、目的和意义,解释“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好处和作用。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提高灌区群众参与用水管理的积极性,形成改革的共识。二是组织人员对灌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工程底子,绘制了以65条支渠和327条斗渠为单元的管理体系示意图,对支、斗渠工程状况、所辖土地面积、用水户数、人口、农户经济状况等全面统计造册,弄清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摸清了工程“家底”。为改革工作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内容详实的基本资料和科学依据。

(2)推选用水户代表,制定协会章程制度

组织召开群众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推荐用水户代表,召开斗渠用水户代表会议选举各斗渠用水组组长。同时,与用水户代表和用水组长共同酝酿讨论并起草了《用水者协会章程》、《用水者协会管理制度》、《会员守则和权利》、《用水者协会会长职责》、《用水组组长职责》等章程制度草案,为保证协会和用水组科学规范运行,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打下了基础。

(3)召开用水户代表大会,选举协会会长、执委,表决通过协会章程制度

组织召开用水户代表大会,从选举的用水组长中选举产生协会执委会,从协会执委中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协会会长。讨论修改并表决通过协会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由此组建了协会管理机构,建立了工作机制。同时,新组建的协会全部投入实际运行。

(4)确定协会办公地点、完善办事程序,规范协会运作

首先是同各协会会长、执委会成员召开座谈会,确定协会办公场所。经民主协商,部分会长在家中挪出空房,做为专门办公点,部分办公地点设在村委会;其次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甘肃兴电灌区“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