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甘肃兴电灌区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182下载200次收藏
  兴电灌区是高扬程电力提水的农业灌溉工程。设八级大型泵站提水,总扬程高达439.75m,安装水泵机组89台套,总装机容量6.1万kw;配电变电站三座,总变电容量8万kva;建成总干渠1条,干渠2条,支干渠7条,支渠54条,斗渠493条;设8个水管所,灌溉面积30.18万亩。

提水、输水及水量分配为灌区管理的中心工作。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手段落后、方法陈旧,造成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提高对信息的收集、传送、处理、查询、使用及管理功能,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控制与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1998年,兴电灌区就将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抽调技术人员,组织学习、培训、咨询,走访和调研等活动,并邀请相关院校及开发商的专家来现场研讨论证,从而积累了一定经验。初步编制出适合兴电灌区实际,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工程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水利部司局函(农水灌[2002]09号)《关于开展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完成了《兴电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

灌排中心受水利部农水司委托,组成专家组,于2002年10月莅临灌区现场,对上述方案进行了评估。并签发《关于〈甘肃省兴电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告〉及其〈实施方案〉评估意见的函》(中灌发工函[2002]136号),认为《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符合编制要求。

其评估意见中对灌区信息化的技术方案、运行管理和经济评价等部分提出了应进一步明确和论证的要求。兴电灌区经灌排中心多次培训指导和邀请专家咨询讲座,共同研讨论证。对信息化建设方案做了更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随后兴电灌区列入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 从2003年开始分年度投资实施。

兴电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集散结构。规划建设规模为:调度中心信息管理总站1个,泵站监控子站8个,变电站监控子站3个,水管所监控子站8个;建设专用光纤传输网络线路98km,将总站与所有子站联接成星形结构的局域网。主要内容包括:水管所及干支渠监控管理子站系统;田间斗渠口配水用水管理系统;输水渠系主要建筑物监测管理系统;;调度中心总站信息管理系统;光纤传输局域网络系统;灌区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系统;泵站节能改造与灌区斗口控制系统等九个部分。

兴电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十一五”实施方案,是在原规划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后完成的。

1.兴电灌区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情况

2003年-2007年,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关怀支持下,在灌排中心的帮助指导下,我灌区在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实施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按照年度投资计划及实施方案,完成了第一期试点期间的建设任务,已建成1个调度中心管理总站、6个泵站监控子站、2个变电站监控子站、2个水管所监控子站、办公局域网及98km光缆传输网络。

2007年11月,兴电灌区信息化建设等到水利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省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列入第二批信息化建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甘肃兴电灌区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