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25-05-05浏览:2913下载298次收藏

(一) 科技入户篇  

  一、 基本情况
  澄城县农技中心从2005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机制,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近年来,我们做了大田条件下抗旱节水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密度试验,小麦、油菜、棉花等品种试验等三十多个试验,从中获得了新的种植技术和新的品种,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
  二、 取得的成效
  在科技入户工程中,我们主推7项技术:优质良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无公害病虫防治、宽窄行膜侧种植、适时晚收。(迟收1天,增产1%,县北10月1日-10月20日为最佳收获期),全县玉米产量逐年以10%以上的幅度稳步上升。其中2007年富源村双千亩玉米田平均产量808.1公斤,创全国大面积旱地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冯原迪家河村示范户雷王伟06、07连续两年创全国旱地单产第一(2530斤),08年又在同一块地上连续三年创"吨粮田"高产纪录。近年来,我们连续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小麦单产最高达580.6公斤(庄头代庄村刘金宝),去年油菜单产最高在罗家洼上马店村,种植品种为"甘杂1号",亩产达690斤。
  三、 主推品种
  小麦:晋麦47(旱地),稳产(若地力好,亩产可上千斤)。
    晋麦54(水地),若水足,比晋麦47产量稍高。
    长旱58(旱地),在同等地上,产量高于晋麦54,属半冬性,怕极端冻寒。
  玉米:郑单958(密植,5500-6000株/亩)
    农大95(大棒型,3500-4000株/亩)
    登海系列(稳产)
  油菜:甘杂1号(具有白菜型与甘兰型杂交优势,罗家洼上马店,亩690斤×3元=2000元以上/亩)
  棉花:中棉41(抗逆性、抗虫抗病能力强、稳产,一般产量可达籽棉亩300公斤~业善南伏龙,最高可达370公斤,老品种最多200斤。)
  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集成了高产技术,辐射带动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全县农作物生产成本降低了15%,农作物产量提高了20%,优质农产品总量提高到30%,科技贡献率达到了38%。  

  (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四年进程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重大的农业生产技术,对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自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05年,在全国200个产粮大县试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
  2006年,在续建200个县的基础上,新增400个项目县;
  2007年,在续建600个县的基础上,再次新增600个县;
  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我县2006年争取到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三年来,免费为农户化验土壤4000多个,以小麦、玉米、苹果为主,测定土壤有机质、ph值、速效n、p、k五项,发放施肥建议卡及宣传资料10万余份,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
  五大成效
  一是促进了施肥观念和方法的改变。改变了"施肥越多越好"及"肥大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观念,使农户知道缺啥补啥,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科学性。
  二是取得了明显的增收节支效果。通过三年的技术推广,小麦平均亩增产35公斤左右,增幅达10-13%;玉米亩增产41公斤左右,增幅达8-10%;苹果亩增产88公斤左右,增幅达8-10%,且商品率提高,品质改善,平均每亩节本增效36元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
  三是推进了耕地质量建设。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积极推广有机肥,实施秸杆还田,提高了有机肥的利用水平,土壤养分结构趋于合理,耕地质量有所改善。
  四是逐步形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模式。按照科学施肥的要求,探索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方法,形成了"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和"免费测土、指导农民按配方购肥"等多种模式。
  五是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测土配方施肥通过科学施肥,减少了养分的流失,促进了秸秆、有机肥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减轻了化学物质和有机废弃物对水体和农田的污染。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同时提高了科学技术的转化率,保障了粮食安全,改善了品质,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三)植物保护在农业增收方面的作用
   
  我县农作物常发性病虫害20多种,每年发生面积达200万亩次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以上,其中:小麦主要病虫害为小麦红蜘蛛、白粉病、腥黑穗病等。
  小麦红蜘蛛沟北以麦长腿蜘蛛为主,沟南以麦园蜘蛛为主,一般以4-5月份为发生高峰期。在春季干旱少雨情况下,沟北麦长腿蜘蛛容易猖獗,平均百株虫口可达2000头以上,造成小麦叶片干枯、营养失调,严重的造成大片死苗,产量损失十分严重。
  近年来,县植保站常年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根据冬季及开春病虫调查,结合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广大农户在小麦红蜘蛛大发生之前进行喷药防治,从而大大减轻了小麦红蜘蛛的危害,挽回了经济损失。
  小麦红蜘蛛
  防治办法:因小麦红蜘蛛抗性较强,且有转移入土迅速等特点,在防治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指导农民选准药剂。以15%的哒螨灵乳油或20%的哒螨灵粉剂1000倍加内吸性杀虫剂,如40%氧化乐果600倍或1.8%阿维菌素4000倍混合喷雾;
  二是注意掌握喷药时间。因红蜘蛛一般在中午温度较高时出土为害,所以在防治小麦红蜘蛛时,一般在晴朗无风时,上午10点以后、下午4点以前最合适;
  三是喷药时一定要均匀。上下叶片喷湿为宜,一般亩喷液量不低于100公斤.
  小麦白粉病
  近年在我县普遍发生,常造成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生长势弱,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防治办法:
  一是进行药剂拌种:用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100斤种子用100克(2两)粉锈宁进行干拌;
  二是在春季3-4月份,以20%三唑酮乳油或15%的三唑酮粉剂2000倍进行喷雾,预防病害发生。
  小麦腥黑穗病
  近年在我县有发生蔓延之势。小麦腥黑穗病属危险性病害,在大田发生后,直至收获期才表现出来,小麦籽粒被侵染破坏成黑粉腔,散发出腥臭味。当面粉中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可造成人畜中毒,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身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该病害于40-50年代在我国部分山区曾大面积发生过,后来经过治理,已基本绝迹。但近年来广大农户放松麦田管理,使病害再次危害加重。
  防治办法:
  一是进行土壤处理:在被污染的地块,用70%的甲基托布津2-3公斤均匀撒施地面,浅锄入土;
  二是进行药剂拌种: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粉锈宁)每100斤种子用100克(2两)进行干拌。
    果树病虫害
  果树病虫害主要有腐烂病、早期落叶病、轮纹烂果病、苹果绵蚜、储藏期病害等。近期以防治苹果绵蚜和储藏期病害为主。
  苹果绵蚜
  苹果绵蚜为国内检疫对象,严重发生后被划定为疫区,我县果品将无法外销。目前苹果采收后,部分叶片脱落,绵蚜暴露在外,容易发现,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防治办法:
  一是用40%或48%的毒死蜱1000倍进行喷雾;
  二是用20%的吡虫啉2000倍或40%的氧化乐果500倍进行灌根,每棵树灌150-200公斤药水。
  苹果储藏期病害
  苹果脱袋后,容易被病菌浸染,在储藏期会发生烂果,严重的烂果会超过10%以上。
防治办法:在脱袋后,进行化学防治,以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进行喷雾,可防治烂果病。
  棉花主要病虫害
  蚜    虫
  近年一直发生严重,经常造成棉花生长缓慢,蕾铃减少。再加上蚜虫抗药性明显增强,大部分农户防治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药害事故。
蚜虫防治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前期低温,防治上用吡虫啉为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尽量不用啶虫脒,而在中后期温度较高时采用啶虫脒为主,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
  二是喷药一定要均匀、细致,一般以喷头朝上喷雾最好,在苗期以背负式喷雾器为宜,最好不要使用汽油机。
  棉花苗期病害
  棉花苗期病害一般以立枯病、猝倒病、茎枯病为主,发生主要原因是地温过低、湿度过大,一般播种过早,连续低温、多雨,常造成大面积发病。
  防治办法:
  一是适时播种,不可盲目早播;
  二是病害发生后,要及时浅中耕放墒,提高地温,可明显减轻病害;
  三是化学防治,用50%的多菌灵800倍进行喷雾。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