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绿色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22浏览:2554下载143次收藏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州把“实施‘三州’战略,促进绿色繁荣”作为全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州”发展战略,全面构建绿色繁荣的**民政,近期我们组织对全州的民政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州民政工作的现状
  (一)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1、城乡低保稳步推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我州农村低保从11.1万人扩大到15万人,全年下拨农村低保资金7832万元,人均补差不低于43.51元。2009年,农村低保人数从15万人扩大到20万人,人月均补助标准不低于50元。2008年,城市低保对象从48299人增加到了53489人,全年共下拨资金8355万元,人月均补差110元。从2009年1月起,全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150元提高到240元,人月均补差达到140元。并将城市“三无”对象、孤儿以及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贫困家庭纳入城市低保,给予240元全额补助。为妥善安排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对全州城乡低保、五保对象以及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建国前老党员等23.6万人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贴2772.79万元,并对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进行了“5个5”、“3个5”救助慰问。
  2、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4月,在咸丰县召开了全州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现场会,按照“取消病种限制、扩大救助规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额度、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则,全面推进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为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制度奠定了基础。全年共下拨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445万元,共救助12多万人,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了及时缓解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生活困难,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州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州民政局与州财政局联合下文,建立了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每户每年救助可达800元,农村居民每户每年可达400元。另外,我们还筹集资金对8.3万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等实施了农房政策性保险。
  3、五保供养“**模式”不断发展,农村福利院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州着力打造的农村五保供养“**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008年,进一步开展了提档升级活动。一方面,州民政局与州畜牧局、水利水产局、农业局、民宗委等州直部门分别联合发文,全力支持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种植、养殖业发展。另一方面,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开展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福利院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举办全州农村福利院院长培训班,不断提高福利院建设管理队伍素质。去年9月,我州《打造“**模式”,着力建立农村五保集中供养长效机制》的经验被民政部授予“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省厅谢松保厅长等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专门派员来我州就“**模式”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中国社会报》在12月3日头版头条以《鄂西山区五保老人的幸福大院》为题进行了大篇幅宣传报道。目前,全州有五保对象13483人,集中供养9800人,集中供养率为72%。另外,将分散供养的艾滋病和结核病孤老患者纳入了五保,按照年人均10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从2009年1月起,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分散供养孤儿的供养标准各提高300元,分别达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
  4、救灾救济卓有成效,灾民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08年,我州经历了50年未遇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多次特大暴雨、洪涝、冰雹、滑坡等自然灾害,累计受灾人口305.4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7.41亿元。在州委、州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全州民政系统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投入到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及时启动灾害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指导抗灾救灾,转移安置灾民;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层层建立包县、包乡、包村、包户的责任制;及时编发灾情快报,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及时争取和下拨抗灾救灾资金和物资,全年共下拨救灾资金9149万元,棉衣被36982件(床)、蜡烛70万支、手电筒2400支、帐篷400顶,确保了灾民基本生活和灾区社会稳定。州、县分别修订完善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州民政局制定出台了《应对自然灾害应急工作规程》,全州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建立,应急救灾能力得到加强。同时,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5027户雪灾倒房重建、19173间损房修缮以及1600户危房改造、1716户新灾倒房重建任务。民政部门充分发挥了救助救济的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5、社会捐助活动有势有效,慈善事业得以快速发展。2008年以来,我州的慈善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一是加大慈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慈善事业,增强社会慈善意识,提高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快推进慈善机构建设。将州慈善协会更名为州慈善总会,聘请了热心慈善事业的老领导担任会长和其他重要职务,落实了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社会捐助活动。雪灾期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565万余元;汶川地震发生后接受各类捐款2836万元,创下了我州社会捐赠活动的最高记录。11月,又在全州组织了“送温暖、献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绿色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