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人群成因及扶困对策调研报告
**市困难人群主要由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六十年代精减下放老职工、重点优抚对象及其他困难群体组成,统称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最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做好弱势群体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施政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困难人群的基本构成
1.城乡低保户
这部分困难人群是因为下岗、失业或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家庭收入明显减少,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需依靠政府给予救助方能保障最低生活。目前全市有8551户、19216人纳入城市低保;有46270户、81547人纳入农村低保。到2005年,我市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2.农村五保户
这部分困难人群主要是因为年龄偏大、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子女赡养的孤寡老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由政府给予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等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目前,**市已有17202人落实了五保政策,其中8898人实行了集中供养,住进了农村敬老院,年人均供养标准达到了1920元以上,今年五保供养标准和集中供养率还将有较大提高。
3.精减下放老职工
主要是指六十年代精减下放老职工。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精减下放老职工2190人,其中,在城镇生活的有452人,在农村生活的有1738人。由于这部分人年龄偏大,失去了劳动能力,目前基本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补助金。另有部分由企业发放补助金的老职工,补助标准未提高,再加上他们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因而生活困难程度更大一些。
4.重点优抚对象
**市是优抚大市,现有重点优抚对象38598人,其中,“三属”(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5371人,伤残军人7672人,老复员军人18528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7027人。全市重点优抚对象整体生活水平还不高,至少有10%左右生活、医疗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困难。从人员构成分析,老三等以上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带病退伍军人占困难总数的91%;从分布区域看,其中有2535户集中在如东、海安、如皋三县(市),占困难对象总数的70%以上。
困难群体一般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生活状况差,即居住及日常生活条件极差,明显不同于当地居民群众;二是家庭无明显固定收入或固定收入太低。
二、困难原因分析
1.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致困。如优抚
困难人群成因及扶困对策调研报告
本文2009-06-22 10:57:4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