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
党政“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是“单位或组织的第一负责人”。“一把手”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是推进领导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一、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难点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中,积极探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党政“一把手”监督乏力的局面。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意识匮乏,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措施不落实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自律意识不强,监督意识匮乏。一些党政“一把手”党的宗旨观念淡薄,以“老大”自居,居功自傲,狂妄自大,视自己为不受监督、不被监督的“特殊干部”,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一听到监督就反感和厌恶,认为监督是挑毛病、找茬子、捅漏子,害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些党政“一把手”把上级的监督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的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的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甚至拒绝监督、反对监督、拖延阻挠监督。调查表明,大多数党政“一把手”在总结自己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时,一条共同的教训就是,学习认识不到位,自律意识、民主意识差。
(二)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从当前来看,“一把手”往往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看不见、管不了,无法监督的局面。这就是一些媒体上所说的“三太现象”——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目前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好,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民主生活会虽然一年比一年规范,但是领导干部讲成绩多,摆问题少,很少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削弱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班子其他成员作为副职和助手,不能正确处理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能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而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对一把手不愿监督、不敢监督,致使一些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形成了不正常的人身依附关系,助长了“一把手”主观主义和“家长制”作风,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有名无实,使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
(三)监督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监督体制不顺。现行的监督体制是遵奉执行权力大于监督权力而设置的,监督机构在执行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监督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无权的监督有权的,权小的监督权大的,下级监督上级,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既要受制于人又监督于人。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影响前途;监督同级怕伤感情,影响团结;监督下级怕得罪人,影响威信,致使相当一部分监督者患得患失,顾虑重重,缺乏实施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不愿、不敢正当行使监督权力。
二是监督运行结构不合理,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由于受力量所限和复杂的人性关系制约,存在监督不到位、预防性监督滞后的问题。各种监督
一、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难点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中,积极探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党政“一把手”监督乏力的局面。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意识匮乏,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措施不落实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自律意识不强,监督意识匮乏。一些党政“一把手”党的宗旨观念淡薄,以“老大”自居,居功自傲,狂妄自大,视自己为不受监督、不被监督的“特殊干部”,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一听到监督就反感和厌恶,认为监督是挑毛病、找茬子、捅漏子,害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些党政“一把手”把上级的监督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的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的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甚至拒绝监督、反对监督、拖延阻挠监督。调查表明,大多数党政“一把手”在总结自己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时,一条共同的教训就是,学习认识不到位,自律意识、民主意识差。
(二)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从当前来看,“一把手”往往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看不见、管不了,无法监督的局面。这就是一些媒体上所说的“三太现象”——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目前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好,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民主生活会虽然一年比一年规范,但是领导干部讲成绩多,摆问题少,很少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削弱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班子其他成员作为副职和助手,不能正确处理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能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而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对一把手不愿监督、不敢监督,致使一些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形成了不正常的人身依附关系,助长了“一把手”主观主义和“家长制”作风,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有名无实,使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
(三)监督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监督体制不顺。现行的监督体制是遵奉执行权力大于监督权力而设置的,监督机构在执行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监督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无权的监督有权的,权小的监督权大的,下级监督上级,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既要受制于人又监督于人。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影响前途;监督同级怕伤感情,影响团结;监督下级怕得罪人,影响威信,致使相当一部分监督者患得患失,顾虑重重,缺乏实施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不愿、不敢正当行使监督权力。
二是监督运行结构不合理,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由于受力量所限和复杂的人性关系制约,存在监督不到位、预防性监督滞后的问题。各种监督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
点击下载
上一篇:村务公开问题调研思考下一篇: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警示诫勉工作调研思考
本文2009-06-09 10:09:5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694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