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建设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省中专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全省达到12万人,全省要建设3至5所在校生超过1万人的中专学校”。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运用市场机制办学思路以及高质量的教学和高就业率的吸引下,学校招生人数已连续三年高速度增长, 2005、2006连续两年均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第一名。面对这一大好的发展背景,苦于校园面积和实训条件的限制,学校萌发了建设新校区的发展理念。在省教育厅和**市政府的赞同和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磨店乡“职教基地”划拨375亩土地,学校2007年1月15日和磨店乡政府签定了征地协议,**市规划局批发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合规选[2007]177号),新校区建设正式进入筹划。随着建设项目的进展,相关问题的解决已到关键时刻,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新校区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作些调研、分析,以便找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促进新校区建设的速度。
一、 建设规模问题:
1、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学校新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中,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新校区将建成体现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和谐、既体现传统文明又体现特色,在现代建筑风格中吸收传统徽派建筑的特色,使之与整个职教育基地建筑布局和风格统一协调。贯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对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体育馆等建筑主体的设计及布局上优化设计,使之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或重点建筑。充
分考虑教职工、学生在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对建筑景观、文化设施、后勤生活、办公条件的舒适、方便、快捷、高效以及身心愉悦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在建筑布局,单体内部结构,功能设置,生活保障,体育场所安排,道路绿化,通信、计算机网络、电网、水系管网布置等方面要配套齐全、优化整合。色调明快、新颖大方、节能环保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化、信息化、园林化的新校园。要营造文化氛围、展现文化水平,体现文化品位,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适应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要有利于未来学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争取几十年内不落后。为创造良好办学条件,满足培养应用型“蓝领”人才的功能要求,为学校创建示范性职业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2、设计规模:新校园建设项目,根据省教育厅批复的原则精神,结合**市政府的实际供地数量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决定按在校生8000-10000人规模、375亩用地进行一次性总体规划设计,分三期建设实施。我们初步方案为建设工程量约为12万m2(除培训中心外均为多层建筑,容积率约0.70)校舍及配套道路、绿化(40%),水电、通信管网,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体育设施等投资匡算为1.6亿元。在报送**市规划委员会审批时被否定,要求容积率要达到1.2,同时学生宿舍必须为高层建筑,否则不予批建。1.2的容积率意味着建设规模要增加一倍,投资规模也要相增加一亿元,且高层的学生宿舍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不便。但迫于规委会的指令又不能不应
序号 建筑物名称 单体建筑面积m2 备注
1 教学楼 23165
2 学生公寓9栋 8680 虚拟三栋
3 后勤服务中心(食堂、浴室) 7613
4 行政办公楼 6000
5 图书馆 6500
6 实训实验楼b座及地下人防 5855+3444
7 实训实验楼a座 4500
8 综合楼(医疗、集体宿舍) 1800
9 培训中心 24000 虚拟12000
10 体育场(看台) 2100
11 科研楼 6400 虚拟
12 教学辅助用房 24000 虚拟
13 综合实验楼 12000 虚拟
合 计 205497
对。我们对规划方案进行的修正,将学生宿舍改为小高层,增加了科
研楼、教辅楼、培训中心和三幢学生宿舍,将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小
的体育馆改为了综合楼,使总体建筑面积达到210000m2(见附表1)。
新校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统计表
附表1
第二次方案获得了规委会的批准,于2007年12月下发了规划许可通知书。
3、实施应对办法:尽管**市规委会的规定有一定合理性和科学性,但针对学校的学生规模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增加的科研楼、教辅楼、综合楼、培训中心和三幢学生宿舍的确不需要,我们将增加的建筑都安排在原先的空地上,我们暂称为“虚拟工程”,即使不建也完全不影响整体校园的协调。也许将来学校规格的升级、规模的扩大、资金富裕的那天,这些“虚拟工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或许能派上用场。
二、建设周期与建设进度问题
在不考虑“虚拟工程”情况下,新校区基本建设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合理安排各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要根据使用的轻重缓急,二要考虑建设资金的能力大小,三要顾及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因此,一期工程主要安排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必须的建筑;二期工程为完善办学条件的建筑;三期工程为提升学校品位
新校区建设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本文2009-06-09 09:53:33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