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形势下城管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08浏览:2943下载140次收藏

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位的重要标志和直接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凸显其基础性、统筹性和战略性。**市城市管理的基本情况怎样?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与思考。
  基本情况
  城市管理源于城市建设而存在,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五十多年来,**市的城市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计划体制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主要特点是抱团割据,分块管理。二是体制转轨阶段(改革开放至2000年),主要特点是政府统筹,一管到底。三是新体制阶段(2000年至现在),特点是属地管理、市场机制。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主题,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模式,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市容环卫不断改观,但质量不高。市容环境卫生是城市管理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始终把实现市容环境卫生根本好转摆在城管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狠抓道路清扫保洁、清理卫生死角、整治违章占道和城市"牛皮癣"、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监督考核,市容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目前,我市的主次干道做到了24小时清扫保洁,路面基本干净整洁,秩序良好,为创建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省十运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市容环境卫生总体质量还不高。突出表现主次干道的"门前三包"没有很好落实,乱倒垃圾现象较多,道路灰尘较多,部分小街小巷、居民社区卫生状况较差,"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还有不少卫生死角,乱摆摊担、乱停车辆、乱写乱画等现象在一些地段还比较严重。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标准不高。近年来,多渠道投入资金数千万元,新建、改造了一批公厕、垃圾中转站,添置了一批环卫车辆,新建了生活垃圾处理场,为城市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市城管基础设施都难以达标。我市现有公厕、垃圾站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设计标准、建设标准、管理标准都很低,加之年久失修,很多已破旧不堪,难以正常使用。垃圾收集仍然采用露天垃圾围子,垃圾运输大多使用非密闭车辆,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城管执法车辆、通讯、取证等设备十分缺乏,给执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绿化亮化不断提速,但品位不高。2003年,我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后,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平台,不断加快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和公园建设,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均已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自2000年我市开展"十里长街"美化亮化工作以来,城市美化亮化不断提速。2006年,通过开展临街建筑、桥梁、路灯等设施的清洗粉刷,整治户外广告等活动,加大了城市空间的美化力度。2007年又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了"两桥两路一塔"的亮化工程。但是,与先进发达城市比,城市绿化亮化品位还不高。绿化方面,缺乏园林精品和园林"旗舰",园林设施的没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形势下城管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