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调研分析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02浏览:2419下载294次收藏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农业发展银行转型,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放宽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条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县域金融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人员缩减。据统计,自2002年至2006年,吴桥县工行、农行、建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撤并网点4个、6个、3个,共计13个。分别减员19人、53人、23人。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作为一级法人企业,县级支行在有限的授权范围内开展相对独立经营活动,通过强化管理,减少管理机构层次,健全法人机构面向市场的经营体系,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新形式下的信贷、计划、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及行政管理等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从而提高了分支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二是农发行业务调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业务逐步向商业化转变。目前,县级农发行除了对粮棉油收购的政策性支持外,信贷业务拓宽到农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特种养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与农业有关的各类经营组织、流通体系、农业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三是邮政储蓄机构可以发放小额贷款。四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农村信用社为顺利达到央行专项票据兑换条件,积极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大力清收不良贷款、降低不良占比以及组建全县统一法人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二、金融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利的影响

    (一)政策性剥离、股改核销、中央银行票据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等一系列政策使得辖区信贷资产质量得到明显好转,有助于其良性循环,同时利于对县域经济可持续的支持。以吴桥县金融机构为例,自2002年至2006年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一家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剥离、核销及票据置换不良贷款共计17056万元,使全部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由2002年的45%下降到2006年的32.5%。2006年末贷款余额比2002年增加了8756万元,加大了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金融机构从经营成本与效益以及资金安全性角度撤销营业网点和人员取得一定成效。一是使金融机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吴桥县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2006年实现利润461万元,比2002年多赢利1280万元。二是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了资金风险。以吴桥县已经股改完成的工行和建行为例,二家机构2005年、2006年均没有不良贷款。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增强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调研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